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研究——以山西省东冶头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8 05:43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文化的振兴、精神的振兴。山西省传统乡村文化面临消失的局面,亟待保护和发展。将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调动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力量,是促使传统乡村文化回归,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文章来源】:晋中学院学报. 2020,37(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的迫切性
1.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使得乡村景观丰富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迥异,乡村地区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乡村传承至今的民俗活动也是乡村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庙会文化节、婚俗仪式、民谣民歌等。通过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可加大对当地特色民居和民俗活动的挖掘和再现,使乡村景观变得更加丰富。
东冶头村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故事,且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拥有开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因此,村民应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城镇化初期涌入城市的优秀青年,应以自己的教育优势和从业经验,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可以积极返乡创业,通过开办民宿酒店、特色餐馆、庙会商铺等方式,参与到东冶头村的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中;留守村民作为乡村文化最亲密的接触者,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义不容辞,应当自觉承担起这一义务。2. 做好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关系研究[J]. 门献敏. 理论探讨. 2020(02)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展望[J]. 孔繁嵩. 品牌研究. 2019(16)
[3]以“文化创意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J]. 王华彪.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04)
[4]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J]. 彭维锋. 农村工作通讯. 2018(05)
[5]再造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J]. 赵淑清. 人民论坛. 2018(05)
[6]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曲文俏,陈磊. 世界农业. 2006(07)
硕士论文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 李美红.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中国村民自治中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D]. 田静.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23456
【文章来源】:晋中学院学报. 2020,37(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的迫切性
1. 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使得乡村景观丰富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迥异,乡村地区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乡村传承至今的民俗活动也是乡村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庙会文化节、婚俗仪式、民谣民歌等。通过传统乡村文化再乡土化,可加大对当地特色民居和民俗活动的挖掘和再现,使乡村景观变得更加丰富。
东冶头村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故事,且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拥有开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因此,村民应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城镇化初期涌入城市的优秀青年,应以自己的教育优势和从业经验,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可以积极返乡创业,通过开办民宿酒店、特色餐馆、庙会商铺等方式,参与到东冶头村的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中;留守村民作为乡村文化最亲密的接触者,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义不容辞,应当自觉承担起这一义务。2. 做好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关系研究[J]. 门献敏. 理论探讨. 2020(02)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展望[J]. 孔繁嵩. 品牌研究. 2019(16)
[3]以“文化创意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J]. 王华彪.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04)
[4]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J]. 彭维锋. 农村工作通讯. 2018(05)
[5]再造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J]. 赵淑清. 人民论坛. 2018(05)
[6]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曲文俏,陈磊. 世界农业. 2006(07)
硕士论文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 李美红.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中国村民自治中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D]. 田静.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23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2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