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论视域中文化自信的建构逻辑

发布时间:2021-03-26 06:49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论视域中,文化自信处于社会结构的顶层,它既以下层的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心理为前提和基础,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实现了文化自觉、政治自主和经济自强,为重塑文化自信奠定了主观条件、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并提升中国特色文化自信,必须在质和量的双重向度继续发展生产力,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优势,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并以文化的自觉品格引领社会心理,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这既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五四运动以来党领导人民重塑文化自信的经验总结。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自信的理论建构逻辑:从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论说起
    (一)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二)文化自信与其他社会构成要素的辩证关系
    (三)避免“经济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的理论误区
二、文化自信的历史建构逻辑:从自觉到自立到自强
    (一)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信的主观条件
        1.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萌生了新的文化主体性意识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人民实现文化自知提供了思想工具
        3.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觉奠定了主体条件
    (二)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文化自信的制度保障
        第一,通过重建政治制度,为文化自信奠定了政治前提。
        第二,通过重构社会经济制度,为文化自信奠定了社会基础。
        第三,通过重塑思想文化生态,为文化自信奠定了思想保证。
    (三)改革开放与国强民富:文化自信的根本条件
三、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理路
    (一)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在质和量的双重维度继续发展生产力
    (二)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比较优势
    (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大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四)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以文化的自觉品格引领社会心理
    (五)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普列汉诺夫的“五项论”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兼与张云勋、邹永图同志商榷[J]. 何梓焜.  学术研究. 1982(02)



本文编号:3101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01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