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屈大均的民俗观 ——以《广东新语》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6 09:19
屈大均(1630—1696),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其代表作品《广东新语》被誉为“广东的大百科全书”。学界对屈大均和《广东新语》的研究主要在文学和史学领域,探讨屈大均在诗文特点和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近年来,学界对屈大均及《广东新语》的相关学科研究也不断涉及,主要集中于地理学、医药学、经济学、文献学等学科的角度,而以民俗学的角度探讨《广东新语》的民俗学价值和屈大均的民俗贡献的文献微乎其微,没有形成系统的整理。本文主要以《广东新语》中屈大均的民俗观为研究对象,在对《广东新语》中广东的民俗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其中反映的屈大均的民俗观及论证屈大均对广东民俗学所作的贡献。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分析研究对象即《广东新语》中反映的屈大均的民俗观;对涉及屈大均及《广东新语》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广东新语》中反映屈大均的乡土民俗观进行整理。将其归类为“国藏富于民,民各享其利”的生产观、“食为医用,医药互补”的饮食观、“追求特色,与民同庆”的节日观、“尊正祀,弃淫祀”的信仰观。其中,生产观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和...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屈大均生平简介及民俗观初探
二、《广东新语》的介绍及成书时间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屈大均成就的研究
二、《广东新语》的相关研究
三、民俗学角度下屈大均及《广东新语》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情系乡邦的乡土民俗观
第一节 “国藏富于民,民各享其利”的生产观
一、农业生产重经验总结
二、渔业生产重因地制宜
三、商业集市重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 “食为医用,医药互补”的饮食观
一、食材注意突出祛热功效
二、注意保留古老的饮食方法和制作工艺
三、特色的待客食俗
四、食与药的互补的观念
第三节 “追求特色,与民同庆”的节日观
一、祈求渔业平安生产
二、尊重女子节日的仪式
三、对农业丰收的期冀
四、民间赛艺的狂欢
第四节 “尊正祀,弃淫祀”的信仰观
一、信仰对象多元化
二、关注海神(水神)信仰
三、对民间信仰持“尊正弃淫”的双重态度
第二章 语言民俗观中“雅”与“俗”的诉求
第一节 俗词俚语的大量引用
一、征引民间谚语
二、征引民间歌谣
第二节 追求歌谣诗文的俗与雅
第三节 语言民俗观的民俗价值
一、保留大量的方言土语
二、还原“粤俗好歌”的传统
三、提高广东民间歌谣、谚语的地位
第三章 以俗为用的新式民俗观
第一节 略旧详新引领风气
一、“新语”随笔体的另标新目
二、语言雅俗并兼,各有详略
三、重视民生,窥小见大
四、以书证史,实地考证
第二节 屈大均民俗观的承上启下
一、上承《异物志》记录岭南风物
二、下开粤人整理文献民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越笔记》文献学及民俗学研究[J]. 刘隽敏.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01)
[2]论屈大均的咏梅诗[J]. 陈瑾.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3]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变迁[J]. 赵书峰. 中国音乐学. 2017(02)
[4]屈大均边塞诗隐逸情怀浅论[J]. 张慧燕.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3)
[5]中国“俗文学”漫议[J]. 车振华. 中国文化论衡. 2016(02)
[6]广东省域清诗总集的开山之作——屈大均《广东文选》成书背景论略[J]. 陈凯玲. 古籍研究. 2016(01)
[7]广府民间信仰中的女神信仰探略[J]. 贺璋誽,蔡彭冲. 世界宗教研究. 2016(04)
[8]杨孚《南裔异物志》的价值[J]. 王丽英. 图书馆论坛. 2016(07)
[9]杨孚《异物志》之物类记述及其影响[J]. 江永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10]一部广东通志——《广东考古辑要》之考证[J]. 陈泽泓. 中国地方志. 2015(02)
博士论文
[1]屈大均研究[D]. 卜庆安.扬州大学 2010
[2]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 余勇.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屈大均经世致用思想研究[D]. 朱军明.广州大学 2011
[2]雷州雷神信仰研究[D]. 何洁.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屈大均诗歌意象研究[D]. 卜庆安.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135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屈大均生平简介及民俗观初探
二、《广东新语》的介绍及成书时间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屈大均成就的研究
二、《广东新语》的相关研究
三、民俗学角度下屈大均及《广东新语》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情系乡邦的乡土民俗观
第一节 “国藏富于民,民各享其利”的生产观
一、农业生产重经验总结
二、渔业生产重因地制宜
三、商业集市重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 “食为医用,医药互补”的饮食观
一、食材注意突出祛热功效
二、注意保留古老的饮食方法和制作工艺
三、特色的待客食俗
四、食与药的互补的观念
第三节 “追求特色,与民同庆”的节日观
一、祈求渔业平安生产
二、尊重女子节日的仪式
三、对农业丰收的期冀
四、民间赛艺的狂欢
第四节 “尊正祀,弃淫祀”的信仰观
一、信仰对象多元化
二、关注海神(水神)信仰
三、对民间信仰持“尊正弃淫”的双重态度
第二章 语言民俗观中“雅”与“俗”的诉求
第一节 俗词俚语的大量引用
一、征引民间谚语
二、征引民间歌谣
第二节 追求歌谣诗文的俗与雅
第三节 语言民俗观的民俗价值
一、保留大量的方言土语
二、还原“粤俗好歌”的传统
三、提高广东民间歌谣、谚语的地位
第三章 以俗为用的新式民俗观
第一节 略旧详新引领风气
一、“新语”随笔体的另标新目
二、语言雅俗并兼,各有详略
三、重视民生,窥小见大
四、以书证史,实地考证
第二节 屈大均民俗观的承上启下
一、上承《异物志》记录岭南风物
二、下开粤人整理文献民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越笔记》文献学及民俗学研究[J]. 刘隽敏.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01)
[2]论屈大均的咏梅诗[J]. 陈瑾.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3]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变迁[J]. 赵书峰. 中国音乐学. 2017(02)
[4]屈大均边塞诗隐逸情怀浅论[J]. 张慧燕.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3)
[5]中国“俗文学”漫议[J]. 车振华. 中国文化论衡. 2016(02)
[6]广东省域清诗总集的开山之作——屈大均《广东文选》成书背景论略[J]. 陈凯玲. 古籍研究. 2016(01)
[7]广府民间信仰中的女神信仰探略[J]. 贺璋誽,蔡彭冲. 世界宗教研究. 2016(04)
[8]杨孚《南裔异物志》的价值[J]. 王丽英. 图书馆论坛. 2016(07)
[9]杨孚《异物志》之物类记述及其影响[J]. 江永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10]一部广东通志——《广东考古辑要》之考证[J]. 陈泽泓. 中国地方志. 2015(02)
博士论文
[1]屈大均研究[D]. 卜庆安.扬州大学 2010
[2]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 余勇.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屈大均经世致用思想研究[D]. 朱军明.广州大学 2011
[2]雷州雷神信仰研究[D]. 何洁.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屈大均诗歌意象研究[D]. 卜庆安.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1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0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