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春秋齐国婚姻礼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18:41
  作为春秋霸主国之一的齐国,其婚姻礼俗既有春秋时期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研究春秋时期的齐国婚姻礼俗,既要将其置于西周末期东周初期的社会转型大环境下,又要考虑当时齐国的实际情况,因此,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从整体上考察与分析春秋时期齐国的婚姻状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春秋齐国婚姻的主流婚姻形态为聘娶婚,此时期媵婚制在齐国已有所损益,烝报婚作为处置未亡人的其中方式之一,在当时虽被认可却是特殊情况下的婚姻补充。在春秋时期,齐国仍旧奉行着“同姓不婚”准则,但同时出现了同姓相婚的现象。齐襄公和妹妹文姜通情属于婚外乱伦,并不构成婚姻行为,故不属于兄妹血缘婚。齐桓公“妻姑姊妹”的说法也明显是后人附会而成,没有直接的史料依据,将兄妹乱伦比作是“血缘婚”的遗留是概念混淆,这是因为以往学者在研究齐国婚姻时,往往容易先入为主,流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隐藏的当地独特的文化因素,从而轻易下结论。运用文化要素分析法,融合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整合到齐地婚姻礼俗研究中,可以弥补研究中春秋齐国婚姻史料不充足的缺陷,以求达到客观、科学的分析。齐地存在“巫儿”婚俗,只是居家不嫁的“巫儿...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春秋时期齐国婚姻的基本形态与原则
    (一)聘娶婚
    (二)媵婚
    (三)烝报婚
    (四)同姓不婚
二、春秋时期齐国婚姻礼俗若干现象辨析
    (一)齐公室“兄妹血缘婚”辨析
    (二)“巫儿”婚俗探析
    (三)其他婚姻礼俗现象浅析
三、春秋时期齐国婚姻礼俗与周鲁之异同及其原因
    (一)齐国婚姻礼俗与周鲁之比较
    (二)齐鲁婚姻礼俗差异性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左传》女性形象研究述评[J]. 胡倩,秦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2]从“谨俗”到“顺上”——论先秦时期王权主义对民俗观的改造[J]. 章宁,晁福林.  民俗研究. 2015(03)
[3]春秋时期贵族实行媵妾、侄娣婚制吗?[J]. 蔡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4]《诗经·齐风·著》与周代亲迎之礼考论[J]. 孔德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5]“观社”婚俗的文化成因和特征及其价值[J]. 侯强.  民间文化论坛. 2009(06)
[6]春秋时期齐国贵妇“乱政”探析[J]. 赵东玉,芦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左传》乱伦现象探微[J]. 缪德彬.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9)
[8]试论《左传》中“干政女性”形象[J]. 史继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10)
[9]论《左传》中齐鲁两国女性的风貌及其文化内蕴[J]. 彭安湘.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01)
[10]《左传》中的齐国女性[J]. 贾冬月,张宪华.  泰山学院学报. 2006(05)

博士论文
[1]先秦女性研究[D]. 白路.南开大学 2009
[2]《诗经》与周代婚姻礼俗研究[D]. 郑群.扬州大学 2007
[3]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 高兵.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鲁国婚姻形态研究[D]. 龚罗兰.江西师范大学 2016
[2]春秋时期齐、鲁女性群体性格比较研究[D]. 王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诗经》婚姻诗与周代婚礼婚俗文化[D]. 高林如.郑州大学 2013
[4]《诗经》动物意象研究[D]. 张守华.曲阜师范大学 2010
[5]《春秋三传》中贵族女性形象研究[D]. 彭泽琴.重庆师范大学 2009
[6]春秋战国时期的婚姻研究[D]. 孙小妹.天津师范大学 2008
[7]先秦秦汉齐鲁女性研究[D]. 魏丽蕊.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D]. 黄伦峰.广西师范大学 2007
[9]两周媵器铭文研究[D]. 孙永珍.首都师范大学 2006
[10]周代婚礼研究[D]. 郭艳娜.陕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04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104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