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在这个民族整体的文化水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大众流行文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和精英文化;既有城市文化,也有乡村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组成部分的乡村文化的发展水平——在城市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最终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文明程度。当下,乡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乡村居民对文化的需求急剧增大,在国家积极促进文化发展、推动乡村城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加快安徽省乡村文化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如何进行乡村文化建设将是安徽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如何把观念形态的文化通过丰富的形式有效地传递给乡村居民并被广大乡村居民所认识、理解、内化将是考验安徽省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因此,乡村文化载体的选择和建设是安徽乡村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根据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包括概念梳理、乡村文化载体建设原则、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必要性、乡村文化载体建设实施者的阐述。第三部分,通过对安徽省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调查,掌握安徽省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现状,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安徽省乡村文化载体建设诸多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主要从宣传、投资、载体本身、人才机制、文化产业五个方面探讨乡村文化载体建设路径和措施。
【关键词】:安徽 乡村文化载体 建设现状 原因 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4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引言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2
- 1.2.1 现实意义9-12
- 1.2.2 理论意义12
- 1.3 研究内容12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3
- 1.5 研究方法13-14
- 2.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理论概述14-25
- 2.1 乡村文化载体内涵14-19
- 2.1.1 乡村14-15
- 2.1.2 文化与乡村文化15-16
- 2.1.3 乡村文化载体16-19
- 2.2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原则19-22
- 2.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19-20
- 2.2.2 以人为本原则20-21
- 2.2.3 因地制宜原则21
- 2.2.4 点面结合原则21-22
- 2.3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实施者22-23
- 2.3.1 政府22-23
- 2.3.2 村民23
- 2.3.3 文化市场经营者23
- 2.4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必要性23-25
- 2.4.1 乡村文化载体是乡村文化存在的基础23-24
- 2.4.2 乡村文化载体是联结乡村文化与农民的桥梁24
- 2.4.3 乡村文化载体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4-25
- 3.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现状的调查25-33
- 3.1 调查概述25
- 3.2 乡村文化载体现状25-29
- 3.2.1 人及其活动载体26-27
- 3.2.2 组织设施载体27
- 3.2.3 器物与硬技术载体27-28
- 3.2.4 语言和文字载体28-29
- 3.3 调查结论29-33
- 3.3.1 村民对乡村文化载体建设认识不足29-30
- 3.3.2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失衡、利用率低30-31
- 3.3.3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人才队伍匮乏31-32
- 3.3.4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缺乏地域乡土特色32-33
- 4.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问题探因33-35
- 4.1 村民对文化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33
- 4.2 乡村经济发展缓慢33
- 4.3 乡村人口年龄结构与知识构成不合理33-34
- 4.4 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缺乏34-35
- 4.5 城市“拿来主义”文化的影响35
- 5.促进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35-49
- 5.1 加大载体建设宣传,提高村民乡村文化建设认识36-39
- 5.1.1 利用现代传媒,实现“多对多”交流37-38
- 5.1.2 灵活运用学习班,实现“一对多”宣传38-39
- 5.2 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乡村文化载体建设投入39-40
- 5.3 突出载体建设重点,,综合发展乡村文化载体40-43
- 5.4 建设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形成文化人才建设机制43-45
- 5.4.1 利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挖掘本地人才资源44-45
- 5.4.2 实施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才保障机制45
- 5.5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效益45-49
- 5.5.1 推动安徽乡村演艺产业化发展46-47
- 5.5.2 建立传统民间工艺产业47
- 5.5.3 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47-49
- 结束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 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调查问卷53-56
- 致谢56-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年10期
2 刘铁芳;;乡村文化的危机[J];中国老区建设;2006年12期
3 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8年15期
4 范艳;;乡村文化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5期
5 刘成明;;论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J];改革与开放;2009年08期
6 张中文;;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的形成、解构与现代复兴问题[J];理论参考;2010年10期
7 陈锦晓;;论乡村文化离散与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8 石群;;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詹丹;乡村文化是否正在逝去——“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危机”研讨会综述[J];北方音乐;2005年06期
10 鲁顺民;;谁来挽救乡村文化的凋敝[J];天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蓉;;浅析中国乡村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A];2010中国羊业进展[C];2010年
2 郑苏;曾俊伟;;乡村旅游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3 徐克帅;;论城市化进程中旅游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角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沙W
本文编号:322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2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