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周代丧葬礼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1:13

  本文关键词:周代丧葬礼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死亡作为生命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人们通常用一系列的行为动作来加以标识,死亡仪式诞生。死亡礼俗预示生命终结,相较于其他礼仪形式其地位更为特殊,意义更为重大。丧葬礼俗历经时代变迁,自上古时期不断发展演变,至周代时已蔚为大观,所以本文选取周代丧葬礼俗这个独特的视角,围绕周代丧葬礼俗展开论述。本篇论文共五章:首先第一章溯源,从原始思维即上古人类的意识形态等角度探究丧葬礼俗产生的原因,并从丧葬礼俗的社会功能角度梳理丧葬礼俗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种显性及隐性影响;第二章梳理上古至周丧葬礼俗的发展演变,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及周代四个时期,论述各个时期的一些丧葬特点、主要葬仪;三、四章是论文的核心,围绕周代丧葬礼俗展开具体论述,第三章以“三礼”为依据梳理周代丧葬礼仪的具体流程,第四章从周代墓葬制度角度展开论述,主要包括葬法、葬式两部分;而论文的最后一部分,笔者通过询问、考察等方法论述了受周代丧葬礼俗影响的当代沂蒙地区的葬仪,透视周代丧葬礼俗的现代影响。
【关键词】:丧葬 周代 礼仪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92.22;K22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1
  • 一、选题的提出与意义7-8
  • 二、研究综述8-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丧葬礼俗概述11-24
  • 第一节 丧葬礼俗与原始宗教11-18
  • 一、丧葬礼俗与灵魂不灭12-13
  • 二、丧葬礼俗与祖先崇拜13-14
  • 三、丧葬礼俗与土地崇拜14-16
  • 四、丧葬礼俗与巫术16-18
  • 第二节 丧葬礼俗的人类学思考18-24
  • 一、宗族血缘关系的纽带18-20
  • 二、人伦情感关系的巩固20-21
  • 三、道德意识的熏染21-22
  • 四、等级关系的强化22-24
  • 第二章 上古至周丧葬礼俗的演变24-33
  •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丧葬24-26
  • 一、从“弃尸荒野”到有意识的埋葬24-25
  • 二、基本葬俗:涂朱仪式25-26
  •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丧葬26-28
  • 一、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丧葬26-27
  • 二、父系氏族社会的丧葬27
  • 三、主要葬俗:割体葬仪等27-28
  • 第三节 夏商时代的丧葬28-30
  • 一、敬鬼神的灵魂信仰29
  • 二、棺椁制度的出现29
  • 三、主要葬俗:殉葬制度29-30
  • 第四节 周代丧葬30-33
  • 一、政治、经济31
  • 二、文化——鬼神信仰与孝文化的融合31-33
  • 第三章 周代丧葬礼仪流程33-45
  • 第一节 复33-36
  • 一、招魂34-35
  • 二、洗尸、饭含、吊唁35-36
  • 第二节 殓36-38
  • 一、小殓36-37
  • 二、大殓37-38
  • 第三节 殡38-40
  • 一、成服39-40
  • 二、朝夕哭奠40
  • 第四节 葬40-43
  • 一、启殡、朝庙41
  • 二、饰棺、随明器41-42
  • 三、发引、下葬42-43
  • 第五节 服丧43-45
  • 一、虞祭与大小祥43-44
  • 二、服丧禁忌44-45
  • 第四章 周代丧葬礼俗中的墓葬制度45-51
  • 第一节葬法45-47
  • 一、土葬45-46
  • 二、火葬46-47
  • 第二节 葬式47-51
  • 一、仰身直肢葬48
  • 二、屈肢葬48-51
  • 第五章 周代丧葬礼俗之后世遗风——以山东沂蒙地区为例51-63
  • 第一节 丧前准备52-54
  • 一、准备棺木及修坟52-53
  • 二、把脉、挪床、穿衣53-54
  • 第二节 初丧礼仪54-56
  • 一、报丧、到头轿54-55
  • 二、吊孝55-56
  • 第三节 治丧礼仪56-57
  • 一、成服56
  • 二、泼汤56-57
  • 第四节 发丧礼仪57-63
  • 一、入棺火化58
  • 二、奔(出殡)58-60
  • 三、下葬60
  • 四、送盘缠60-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瑞平;挽歌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董延寿;论洛阳皇家墓葬的特点和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葛云健,张忍顺;悬棺葬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杨学祥;;彝族火葬习俗探讨[J];考古学研究;2013年00期

5 李卫;;春秋战国丧葬仪式中的“禁乐”与“用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6 董延寿;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7 高海平;张小琴;;东汉壁画车马出行图相关研究[J];唐都学刊;2009年01期

8 王国强;牛山木;;小凉山子差拉彝族丧葬文化内涵[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刘占成;秦始皇棺椁葬具考[J];文博;1999年03期

10 李天雪;;浅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食尸葬礼仪[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雷;民国山东丧葬习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慧;沅湘地区乡土丧葬中的道教美术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3 杜瑞平;魏晋南北朝挽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东;西南民族中的“送魂”习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谭竹;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建筑体现:现代城市公墓设计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6 姜南;桂北地区孝歌习俗变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薛灿;映像在华文报刊讣告中的新马华人“家庭”与“社会”[D];厦门大学;2008年

8 郭娟娟;合肥市城区居民“上坟”仪式的文化解读[D];安徽大学;2010年

9 张立;我国民间丧仪蕴含的终极关怀精神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荣艳;新疆汉族丧葬习俗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周代丧葬礼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23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