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大运河工程精神探析

发布时间:2021-08-07 14:12
  大运河工程精神是大运河文化的灵魂所在,是在大运河开凿、贯通、疏浚和漕运实践过程中,大运河共同体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精神风貌,和谐性、整体性、文化性是其主要特征。大运河精神在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务实精神和功利精神;在社会关系层次主要表现为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价值观层次主要表现为自强不息精神和革故鼎新精神。研究大运河工程精神对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国大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3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大运河工程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
    1.和谐性。
    2.整体性。
    3.文化性。
二、大运河工程精神的构成层次与要素
    1.认识论层次的大运河工程精神。
        (1)务实精神。
            第一,尊重地理差别,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本。
            第二,超越社会等级关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本。
        (2)功利精神。
            第一,目的的多样性与兼容性。
            第二,工程风险与政治风险并存。
    2.社会关系层次的大运河工程精神。
        (1)协作精神。
            第一,国君亲自参与运河治理。
            第二,官民协作为一个整体。
        (2)创新精神。
            第一,技术上的自主创新。
            第二,工程本身的不断创新。
    3.价值观层次的大运河工程精神。
        (1)自强不息精神。
            第一,大运河工程的开凿贯通。
            第二,与水患进行的各种斗争。
        (2) 革故鼎新精神。
            第一,开凿和治理过程中的创新变革。
            第二,漕运治理的时代变革。
三、大运河工程精神的当代价值
    1.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2.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实意义。
    3.对我国大工程建设和教育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精神[J]. 王宝玺.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1)
[2]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内涵与构建[J]. 李秋莲.  高等建筑教育. 2013(02)
[3]论工程精神[J]. 王章豹.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9)
[4]工程精神论纲[J]. 徐长山,梁权,赵艳斌.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09)



本文编号:3327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27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