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叶罗丽动漫品牌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23:18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3年以来我国动漫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国漫崛起”屡次成为热搜话题。品牌作为动漫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动漫品牌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河北精英动漫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叶罗丽动漫品牌,形成了从“原创动画片制作、播映”到“叶罗丽娃娃制作及销售”为主的动漫产业价值链。当前互联网视域下,叶罗丽品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我国动漫产业变革,叶罗丽品牌市场定位已经不够精准,以及由此导致的品牌盈利模式单一、品牌营销推广不力、品牌文化不清晰等问题。本文首先结合对移动互联网特点,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对动漫品牌管理的影响;继而对叶罗丽品牌发展概况的梳理,综合对叶罗丽品牌市场调研问卷的结果,利用SWOT分析法对叶罗丽品牌管理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其可利用的机会,指出其品牌建设面临的风险。针对叶罗丽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变化,提出优化建议。第一,拓宽市场定位,提升原创动漫作品的内容质量,提升全年龄层动漫消费者对叶罗丽动漫IP价值的认同程度。第二,探索品牌盈利模式...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叶罗丽动漫品牌管理研究


《精灵梦叶罗丽》豆瓣评分8

品牌,渠道,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叶罗丽动漫品牌管理研究25到00后”,这部分消费者也是动漫消费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95后用户占到动漫总用户的50%。95后和00后月均消费支出中文娱消费占到28.9%”。15在调研对象的性别方面,女生占72.91%,男生占27.09%。甄别被调查对象时考虑到叶罗丽品牌的定位是“女性类动漫及玩具”所以女性被调查者占比更多。4.2.2对动漫品牌的认知和评价本次调查显示无论是对外国的动漫品牌还是国内的动漫品牌,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能回忆起的品牌都不超过3个。在国外动漫品牌中,知名度高的动漫品牌高度集中在美国,分别是迪士尼和漫威;其次是来自日本的海贼王和火影忍者。在国内的动漫品牌中,知名度高的动漫品牌则比较分散,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以及腾讯动漫。在被问到动漫品牌的接触渠道时,超过五成对象选择了“移动互联网”,而传统的电视渠道只有20%,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动漫作品的传播渠道产生了巨大影响,移动互联网打破传统的动漫播放渠道限制,成为动漫传播的主流渠道。在互联网提供各类动漫传播平台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哔哩哔哩(B站)16、腾讯和爱奇艺,而且高度集中在哔哩哔哩网站。图4-2动漫品牌的接触渠道115数据来自艾瑞咨询《2018动漫行业报告》16答案中的B站和bilibili都是指哔哩哔哩网站

品牌,故事,理由,吸引力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4-3动漫品牌的接触渠道2关于喜欢某个动漫品牌的理由,如图4-4所示,首先是故事内容有吸引力,其次是动漫人物形象设计漂亮。这说明对于动漫品牌来说,核心价值还是体现在动漫故事的内容质量和动漫形象的设计上。图4-4喜欢动漫品牌的理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研究与模型构建——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J]. 何里文,马瑜彬.  商业经济研究. 2020(05)
[2]价值共创研究前沿: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创新[J]. 姜尚荣,乔晗,张思,刘颖,胡毅,徐艳梅.  管理评论. 2020(02)
[3]动漫IP与国产动漫品牌协同运营研究[J]. 聂茂,徐宁.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4]论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模式[J]. 冯明兵,吴杰.  商业经济. 2018(11)
[5]动漫粉丝消费特征辨析[J]. 张征.  视听. 2018(07)
[6]腾讯互动娱乐的IP跨媒介出版策略研究[J]. 米高峰,赵鹏.  出版广角. 2017(15)
[7]品牌的仪式化营销[J]. 王雨玢.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5)
[8]移动互联网对品牌传播与管理的影响[J]. 邓元兵.  青年记者. 2017(14)
[9]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 吴瑶,肖静华,谢康,廖雪华.  管理世界. 2017(04)
[10]数字世界的价值共创:构念、主题与研究展望[J]. 朱良杰,何佳讯,黄海洋.  经济管理. 2017(01)



本文编号:3330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30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