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忧乐圆融”的中华人文精神及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以庞朴的文化理念为中心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09 07: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藏着极其独特的中华文化密码。庞朴从浩瀚的文化史籍中发掘出的中华文化密码及其相关文化理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建设都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历史影响。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要自觉开辟一个超越西方现代性的后工业文明时代,亟需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所内蕴的人文精神密码——"忧乐圆融",以此消解市场经济带来的普遍物质主义倾向、抵抗西方人文主义文化的侵蚀。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的定义、属性及结构
    (一)一个定义
    (二)两重属性
    (三)三层结构
二、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一)“忧患意识”说及其偏伤
    (二)“乐感文化”说及其偏伤
    (三)“忧乐圆融”的人文精神
三、圆融精神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儒学复兴的方向:“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审美主义”传统的重建[J]. 赵景阳.  人文天下. 2018(13)
[2]释忧[J]. 陈少明.  学术月刊. 2016(10)
[3]论制度文明建设与社会进步和发展[J]. 康新贵.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5)
[4]文化问题漫谈[J]. 肖箑父.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2)
[5]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J]. 张岱年.  理论月刊. 1986(07)
[6]关于文化传播学的几个问题[J]. 居延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3)

博士论文
[1]中国道路的探寻与个体自由的确证[D]. 赵景阳.苏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31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31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