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越南文化身份建构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05 18:45
文化身份是国家身份识别的依据和民族国家建构的核心,对于因文化边界模糊而造成身份困境的越南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在源于近代的民族自觉意识以及始自郡县时期并贯穿越南历史始终的对中国离心意识的内外驱动下,历经20世纪中叶前后的孕育,越南政界和知识界通过突显本土文化脉络与弱化汉文化影响两大机制的运作,最终于90年代中后期建构了在时间上突出史前文化、空间上突出村国同构、文化主体上彰显民间文化等指向明确的身份特征。对这一文化身份建构历程的最好注脚莫过于越南母道教从迷信异端的民间仪式到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信仰的发现和发明之路。文化身份的去汉化和东南亚化为越南外交政策的地区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对他者角色和自身身份的认知偏差则给中越关系带来了消极影响。
【文章来源】:东南亚研究.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30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的建构历程
(一)越南文化身份的孕育期
(二) 越南文化身份的形成期
1. 20世纪90年代初越南文化身份初具雏形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文化身份正式形成
3. 21世纪初越南文化身份的完善与反思
二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建构的动因
(一)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二)对中国的离心意识
三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建构的路径
(一)突出本土脉络
1.寻找去汉化后的“剩余”文化
2. 构拟越南文化独立、独特的发展历程
3.寻找中越文化差异
4.抽象概括越南文化身份的特征
(二)弱化汉文化的影响
1.界定汉文化的“配角”身份
2.将汉文化的影响“背景化”
3.强调越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反作用
四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建构的个案:母道教信仰的复兴
(一)一个被操弄的文化现象——母道教的复兴之路
(二)母道教本土文化内涵的发现与建构
余论:越南文化身份建构与中越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J]. 罗圣荣,安东程. 世界民族. 2018(03)
[2]20世纪初越南新史学对传统中越关系的解读与重构[J]. 叶少飞.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1)
[3]“他者”的中国与日本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J]. 苗吉.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7(03)
[4]冷战后越南的安全困境及其外交政策调整[J]. 李春霞.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01)
[5]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化表述[J]. O·W·沃尔特斯,李静. 南洋资料译丛. 2011(04)
[6]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J]. 阮文政,王晨娜,张家奇. 思想战线. 2010(04)
[7]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博士论文
[1]走向经济母神:越南女性母神信仰研究[D]. 张秋贤(Tr(??)ng Thi Thu Hi(?)n).华东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1986年以来越南的对外战略:调整与重构[D]. 黄兵.河南大学 2016
[2]越南身份建构的双向路径:越南历史发展中的中国因素与“去”中国因素研究[D]. 费英俊(Nathan S.Fischler).南京大学 2015
[3]论古代越南华夷观的由来与演变[D]. 邓诗钰.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78317
【文章来源】:东南亚研究.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30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的建构历程
(一)越南文化身份的孕育期
(二) 越南文化身份的形成期
1. 20世纪90年代初越南文化身份初具雏形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文化身份正式形成
3. 21世纪初越南文化身份的完善与反思
二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建构的动因
(一)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二)对中国的离心意识
三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建构的路径
(一)突出本土脉络
1.寻找去汉化后的“剩余”文化
2. 构拟越南文化独立、独特的发展历程
3.寻找中越文化差异
4.抽象概括越南文化身份的特征
(二)弱化汉文化的影响
1.界定汉文化的“配角”身份
2.将汉文化的影响“背景化”
3.强调越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反作用
四 当代越南文化身份建构的个案:母道教信仰的复兴
(一)一个被操弄的文化现象——母道教的复兴之路
(二)母道教本土文化内涵的发现与建构
余论:越南文化身份建构与中越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J]. 罗圣荣,安东程. 世界民族. 2018(03)
[2]20世纪初越南新史学对传统中越关系的解读与重构[J]. 叶少飞.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1)
[3]“他者”的中国与日本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J]. 苗吉.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7(03)
[4]冷战后越南的安全困境及其外交政策调整[J]. 李春霞.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01)
[5]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化表述[J]. O·W·沃尔特斯,李静. 南洋资料译丛. 2011(04)
[6]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J]. 阮文政,王晨娜,张家奇. 思想战线. 2010(04)
[7]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博士论文
[1]走向经济母神:越南女性母神信仰研究[D]. 张秋贤(Tr(??)ng Thi Thu Hi(?)n).华东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1986年以来越南的对外战略:调整与重构[D]. 黄兵.河南大学 2016
[2]越南身份建构的双向路径:越南历史发展中的中国因素与“去”中国因素研究[D]. 费英俊(Nathan S.Fischler).南京大学 2015
[3]论古代越南华夷观的由来与演变[D]. 邓诗钰.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78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47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