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消费社会与青年丧文化倾向 ——中国青年“丧”倾向的亚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00:57
  青年是时代的担当,而当代中国青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的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青年既是文化的接受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碰撞中,青年文化展现了其自身的活力,但也暴露了部分青年文化不成熟的局限性。丧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的研究是观察我国青年与青年文化的一个较为独立的视角。一方面青年丧文化无疑是社会心理的映射,其流行与发展有可能给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造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主流文化对丧文化的片面解读,也不利于深刻了解该亚文化的真实情况和后续的疏导解决。本研究希望为客观理解青年群体,树立和传播繁荣健康的当代本土青年文化,以及为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绵薄的智力支持。本研究试图研究中国青年亚文化以丧文化为代表的特点,其热衷于表现青年拒绝奋斗、拒绝成功、消极颓废的一面,表面看是一种充满负能量的消极文化,但丧文化文化符号的拼贴和另类的解读的实际内核是对社会评判价值施予人的压抑的拒绝,在某种程度上批判了令人不满的部分社会现象,其目的在于青年情绪的释放焦虑与缓解不满。该文化现象虽然不占主流,但亦不会完全消失。通过将中国青年丧文化与其他西方消极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丧文化的范畴
    2.1 丧文化产生的背景
    2.2 丧文化的内容分析
    2.3 丧文化的演变历程
第3章 丧文化与西方青年亚文化的对比
    3.1 二战后的美国青年亚文化
    3.2 八十年代后的日本青年亚文化
    3.3 丧文化与西方青年亚文化的异同
第4章 我国青年丧文化的形成原因
    4.1 丧文化形成的表层原因
        4.1.1 教育环境的变化
        4.1.2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4.1.3 新媒体的普及
    4.2 丧文化形成的深层原因
        4.2.1 客观存在的价值取向
        4.2.2 社会转型期的不适应
        4.2.3 青年对虚伪价值符号的拒绝
        4.2.4 青年对等级评价标准的拒绝
第5章 丧文化对青年的双重作用
    5.1 疲惫休息的驿站
    5.2 愤怒的泄压阀
    5.3 人生消极化
    5.4 走向极端颓废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重新评估价值
    6.2 对丧文化的包容与引导:探索中庸之路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51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1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