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24 03:48
发轫于东汉时期的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社会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风传承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审视、反思乡贤文化,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乡贤文化具有相应的时代价值且均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当下,亟需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乡贤文化的梳理、传承、转型、升级等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亟需新乡贤文化的发展与界入,要尽快实现乡贤文化的重构转型,促进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与乡村治理互为表里,最终实现新乡贤文化建设与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机融合,对乡贤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与发展意义。乡贤文化研究从梳理变迁史入手,深入探究其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退的过程。通过分析变迁脉络,提炼新乡贤文化的基本内涵。并从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等四个角度概括新乡贤文化的时代特征。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文化,明确乡贤文化时代价值的幅度和深度直接关系到其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因此,通过乡贤文化的史料文献价值、文化多元发展的视角、制度价值重构的等三个视角,探究了新乡贤文化发展的时代价值...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及理论创新点
1.3.1 论文结构
1.3.2 重点难点
1.3.3 主要目标
1.3.4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2 乡贤文化变迁的基本脉络
2.1 乡贤文化的起源
2.2 乡贤文化的发展
2.3 乡贤文化的繁荣
2.4 乡贤文化的衰退
2.5 乡贤文化的复兴
3 新乡贤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
3.1 新乡贤文化的基本内涵
3.2 新乡贤文化的时代特征
3.2.1 地域性
3.2.2 人本性
3.2.3 道德性
3.2.4 现实性
4 新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
4.1 史料文献研究的价值
4.1.1 史料文献的表现形式
4.1.2 史料文献的传承价值
4.1.3 史料文献的研究价值
4.2 文化多样发展的价值
4.2.1 乡贤文化多样性发展意义
4.2.2 乡贤文化包容性共存价值
4.2.3 乡贤文化引领性教育功能
4.3 制度价值重构的价值
4.3.1 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多样化
4.3.2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4.3.3 推动农业文明繁荣整体化
5 新乡贤文化复兴的发展原则和策略
5.1 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
5.1.2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角度
5.2 自觉坚守统一的评判标准
5.2.1 国家层面
5.2.2 社会层面
5.2.3 个人层面
5.3 合理把握科学的目标内容
5.3.1 新乡贤角色的定位
5.3.2 新乡贤功能的重构
5.3.3 新乡贤队伍的培育
5.4 大力推广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适用策略
5.4.1 建立以新乡贤为中心的社会组织
5.4.2 实施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试点
5.4.3 开展新乡贤文化为主的宣传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乡贤与现代新乡贤的内涵界定与社会功能[J]. 张兆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2]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J]. 钱念孙. 学术界. 2016(03)
[3]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J]. 谢静. 世纪桥. 2016(02)
[4]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刘淑兰. 理论月刊. 2016(02)
[5]乡贤文化的学校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谢颖.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6]习近平“文化软实力”观:制度为本、传统为根、价值为魂[J]. 万鹏. 理论导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 李红辉.北京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15172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及理论创新点
1.3.1 论文结构
1.3.2 重点难点
1.3.3 主要目标
1.3.4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2 乡贤文化变迁的基本脉络
2.1 乡贤文化的起源
2.2 乡贤文化的发展
2.3 乡贤文化的繁荣
2.4 乡贤文化的衰退
2.5 乡贤文化的复兴
3 新乡贤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
3.1 新乡贤文化的基本内涵
3.2 新乡贤文化的时代特征
3.2.1 地域性
3.2.2 人本性
3.2.3 道德性
3.2.4 现实性
4 新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
4.1 史料文献研究的价值
4.1.1 史料文献的表现形式
4.1.2 史料文献的传承价值
4.1.3 史料文献的研究价值
4.2 文化多样发展的价值
4.2.1 乡贤文化多样性发展意义
4.2.2 乡贤文化包容性共存价值
4.2.3 乡贤文化引领性教育功能
4.3 制度价值重构的价值
4.3.1 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多样化
4.3.2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4.3.3 推动农业文明繁荣整体化
5 新乡贤文化复兴的发展原则和策略
5.1 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
5.1.2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角度
5.2 自觉坚守统一的评判标准
5.2.1 国家层面
5.2.2 社会层面
5.2.3 个人层面
5.3 合理把握科学的目标内容
5.3.1 新乡贤角色的定位
5.3.2 新乡贤功能的重构
5.3.3 新乡贤队伍的培育
5.4 大力推广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适用策略
5.4.1 建立以新乡贤为中心的社会组织
5.4.2 实施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试点
5.4.3 开展新乡贤文化为主的宣传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乡贤与现代新乡贤的内涵界定与社会功能[J]. 张兆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2]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J]. 钱念孙. 学术界. 2016(03)
[3]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J]. 谢静. 世纪桥. 2016(02)
[4]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刘淑兰. 理论月刊. 2016(02)
[5]乡贤文化的学校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谢颖.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6]习近平“文化软实力”观:制度为本、传统为根、价值为魂[J]. 万鹏. 理论导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 李红辉.北京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15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1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