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04:53
社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节日文化。在中国的典籍,如《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等,都有许多有关社日的记载。“社祭”作为一种官方和民间共同的礼俗,在中国延续了至少两千多年之久。“社”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节日礼俗,在中国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人们至今仍然沿用“社”的名称,命名“社会”“社团”“社区”等当代社会组织,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今日之中国,传统的社节早已随着现代化进程而全面萎缩,只有极少数地区保存着这种古老文化的遗留。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的春社,就是社节以活态形式在民间生活中存续的一个节日。传统社节是一种怎样的节日文化?其运作方式和文化表征是怎样的?她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功能?为什么恩施土家族人在现代生活中仍能保存甚至激活这种古老的节俗?他们的春社习俗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社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众广泛参与的传统节俗呢?这些问题,就是笔者作为一个从小在“春社”节俗中长大的土家族人,同时又是正在学习民俗学的博士生,以局内和局外两种眼光、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感,通过亲身参与和田野调研后,所要作出的答卷。本论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论文...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学方法
(二) 人类学方法
(三) 性别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恩施土家族春社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
二、多样化的自然资源
三、文化影响
第二节 历史源流
一、史前时代
二、商周至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唐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第三节 民俗传统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精神民俗
第二章 恩施地区社文化的源流
第一节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来源辨析
一、社的来源及演变
二、社神与神主
第二节 汉文化影响以前的土地信仰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社”信仰
一、过渡——唐代的官社与私社
二、承继——汉文化对社祭的影响
第三章 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机制
第一节 土家族春社习俗
一、春社起源传说
二、“社饭”:春社的饮食习俗
三、“拦社”:春社的祭祀习俗
第二节 三个村落的春社民俗志
一、金龙坝春社:以土地龙神为中心
二、南河春社:以社主为中心
三、双堰塘春社:以娱人为中心
第三节 土家族春社的形成机制
一、防疫机制:社饭隐喻的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
二、巫术心理机制:拦社隐喻的亲情伦理智慧
第四章 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融入丧葬礼俗的生命观
一、豁达的生命观
二、圆融的生命观
三、新生的生命观
小结
第二节 佛道并重的多神信仰
一、道(巫)教信仰
二、儒家信仰
三、佛教信仰
小结
第三节 崇尚女性价值
一、血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二、姻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三、妯娌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小结
第五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补偿与治疗功能
一、拦社——心理治疗
二、社饭—生理治疗
第二节 认同与整合功能
一、家族的凝聚力
二、姻族的互助关系
第三节 传承与教化功能
一、礼俗制度的传承功能
二、民族价值观的教化功能
第六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传承现状
一、传承内容
二、传承方式
第二节 保护策略
一、生活型保护
二、制度型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楸木园陈家院子布局图
附录二 访谈对象名单及亲属关系个案
一、村落代表性访谈人员名单
二、亲属关系图
附录三 村落采访记录节选
一、白果坝乡金龙坝采访记录选编
二、芭蕉乡楸木园采访记录选编
三、龙凤坝镇双堰塘采访记录选编
四、其他乡镇采访记录选编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1527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学方法
(二) 人类学方法
(三) 性别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恩施土家族春社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
二、多样化的自然资源
三、文化影响
第二节 历史源流
一、史前时代
二、商周至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唐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第三节 民俗传统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精神民俗
第二章 恩施地区社文化的源流
第一节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来源辨析
一、社的来源及演变
二、社神与神主
第二节 汉文化影响以前的土地信仰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社”信仰
一、过渡——唐代的官社与私社
二、承继——汉文化对社祭的影响
第三章 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机制
第一节 土家族春社习俗
一、春社起源传说
二、“社饭”:春社的饮食习俗
三、“拦社”:春社的祭祀习俗
第二节 三个村落的春社民俗志
一、金龙坝春社:以土地龙神为中心
二、南河春社:以社主为中心
三、双堰塘春社:以娱人为中心
第三节 土家族春社的形成机制
一、防疫机制:社饭隐喻的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
二、巫术心理机制:拦社隐喻的亲情伦理智慧
第四章 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融入丧葬礼俗的生命观
一、豁达的生命观
二、圆融的生命观
三、新生的生命观
小结
第二节 佛道并重的多神信仰
一、道(巫)教信仰
二、儒家信仰
三、佛教信仰
小结
第三节 崇尚女性价值
一、血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二、姻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三、妯娌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小结
第五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补偿与治疗功能
一、拦社——心理治疗
二、社饭—生理治疗
第二节 认同与整合功能
一、家族的凝聚力
二、姻族的互助关系
第三节 传承与教化功能
一、礼俗制度的传承功能
二、民族价值观的教化功能
第六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传承现状
一、传承内容
二、传承方式
第二节 保护策略
一、生活型保护
二、制度型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楸木园陈家院子布局图
附录二 访谈对象名单及亲属关系个案
一、村落代表性访谈人员名单
二、亲属关系图
附录三 村落采访记录节选
一、白果坝乡金龙坝采访记录选编
二、芭蕉乡楸木园采访记录选编
三、龙凤坝镇双堰塘采访记录选编
四、其他乡镇采访记录选编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15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1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