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非遗资源抢救性保护平台建设与服务探讨

发布时间:2021-12-18 22:43
  通过非遗资源平台建设、非遗数字资源个性化主动服务两方面,分析非遗数字化抢救性保护运行机制、资源采集、资源数字技术处理、信息数据库等平台构建要素,指出抢救性保护平台存在的不足,提出非遗抢救性保护平台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服务绩效管理,从而达到抢救性保护非遗的目的。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非遗资源平台建设
    1.1 运行机制
    1.2 非遗资源采集
    1.3 非遗数字技术处理
    1.4 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
    1.5 非遗资源展示与传播
        1.5.1 网站传播。
        1.5.2 微博推广。
        1.5.3 二维码技术支持下的移动互联网传播。
2 非遗资源平台的服务
    2.1 延伸服务
    2.2 信息推送服务
    2.3 垂直信息服务
    2.4 数据挖掘服务
3 结语
    3.1 存在的不足
        3.1.1 技术还有较大差距。
        3.1.2 数据服务有待提高。
    3.2 今后的改进方向
        3.2.1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3.2.2 服务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建筑中的考古遗址数字化展示设计方法探索[J]. 王青岚,王少华.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04)
[2]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设计[J]. 徐淑萍.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07)
[3]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 闫石.  科技与创新. 2016(06)
[4]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知识整合平台建设[J]. 宋丽华,李万社,董涛.  图书馆杂志. 2015(01)
[5]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模式及实现策略研究[J]. 谭必勇,徐拥军,张莹.  档案学研究. 2011(02)

硕士论文
[1]杨柳青年画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平台研究[D]. 朱尧英.天津理工大学 2017
[2]侗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研究与实践[D]. 谭艺凌.湖南大学 2016
[3]湖湘刺绣艺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D]. 吴玉红.湖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43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43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