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基于扎根理论的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11:40
  燕京八绝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了我国皇家宫廷艺术的精髓。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燕京八绝正面临传承断代、后继无人的窘境。本研究运用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12位具有代表性的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揭示了燕京八绝面临的传承困境和原因。研究表明,当前燕京八绝传承存在着学校培养、学徒培养、企业培养以及政府培养四种模式。基于对四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和逻辑关系分析,本研究提炼并构建了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的概念模式。该模式以学艺人(学生/学徒)为核心,职业院校、非遗企业、非遗工作室、地方政府为主体,通过实践主体间的相互协作搭建不同组织主体的互动关系平台,以连通不同组织主体的关系,延伸传承系统的效能,从而为破解燕京八绝面临的传承困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2020,3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基于扎根理论的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模式”研究


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性的两面性与民俗艺术的传承困境、机遇及其应对——以湖州石淙蚕花为例[J]. 季中扬.  民俗研究. 2018(05)
[2]产学研三方联动项目式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探究[J]. 林媛媛,马士成.  高教论坛. 2018(06)
[3]质性研究·多重对话——第五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 魏戈,陈向明.  教育发展研究. 2017(20)
[4]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培养实践研究[J]. 臧其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7)
[5]基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试点项目分析[J]. 唐文忠,徐羽中,徐东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8)
[6]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是截然对立的吗?——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辨析[J]. 张汉.  国外理论动态. 2016(05)
[7]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利相关的几个问题[J]. 李一丁.  文化遗产. 2015(04)
[8]文化生态视野下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困境及其保护路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庆竹刻为例[J]. 谢菲.  中华文化论坛. 2014(05)
[9]扎根理论在民族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 白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宜昌民间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刘德培和刘德方为例[J]. 黄永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基于新业务创建的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D]. 刘兴旺.江西财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北京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培养方式调研报告[D]. 王晶晶.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2]新中国北京牙雕技艺的传承发展研究[D]. 李九龙.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3]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保护研究[D]. 李媛媛.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本文编号:3576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76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a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