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到遗产 ——武山端阳旋鼓的文化变迁
发布时间:2022-01-09 17:06
旋鼓是广泛流传在天水武山地区的传统文化,出现在端阳旋鼓仪式和司公攒神仪式两种截然不同的民间习俗中,本文选择前者为研究对象。随着自身活态传承,端阳旋鼓的外在表象不断演化;随着外界文化的浸润,加之“武山旋鼓”和“天水太昊伏羲祭典”申遗的影响,端阳旋鼓的地方阐释也产生了分歧。笔者以武山县滩歌镇作为主要考察地,在田野材料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对端阳旋鼓仪式中的文化变迁进行梳理。以代家沟村的端阳旋鼓祭祀仪式为切入点,对仪式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在下文的论述中,以仪式的信仰载体——敬神幡为核心,围绕敬神幡的图像叙事和口头传说展开叙述,进而讨论从民俗到遗产的历史过程中,端阳旋鼓的参与群体、外在表象与信仰内涵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其在非遗时代发展中所面临的“去情境化”问题。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武山县概貌(选自《武山旋鼓舞》)??
灵;另一种流传在武山全县的大部分乡镇中,在由司公子2°组织、举行的攒神”仪式中,??旋鼓作为仪式中的环节而存在。为便于表述,笔者在文中将第一种形式称为“端阳旋??鼓”(图1-3),后者称为“司公子攒神旋鼓”(图1-4),用旋鼓来攒神的司公子??在武山县以外地区也有分布。分布地域只是两者区别之一,资料中对武山旋鼓的记述??只是基于对端阳旋鼓的调查,攒神旋鼓完全没有呈现。这一客观事实在部分学者的研??宄中也得到了印证,徐富平在《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宄》提到:??武山县、秦安县的大多数乡镇,麦积区、张川县的一些少数乡镇,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传神…最为主要的表演工具就是羊皮鼓。2?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对武山县的羊皮鼓舞存在形态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并对天水市??司公攒神的区域加以了调查印证,笔者对他的这一观点是认同的。??左图1?-3端阳旋鼓仪式中的迎幡环节(图片由滩歌镇政府提供)??右图1-4水峪沟村司公子为九天圣母娘娘攢神??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攒神旋鼓仪式的性质有关,攒神旋鼓由司公主持,??司公身份特殊
剪纸、刺绣技艺的情况,捋清了代家沟村曾经的刺绣传承脉络:??秦岁女,代家沟村人,1925年左右生,1998年左右逝世。会剪花样,会刺绣,??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绣片就是秦岁女用丝线绣的(图2-4)。??纪福琴:1940年左右生,己去世。会剪纸、刺绣,和田调莲是妯煙关系。??田调莲,1948年生,娘家为孙山村,会剪纸、刺绣,可以随手画出刺绣图案,??依据秦岁女的绣片制作了刺绣的围腰子。??关凤萍:代家沟村人,1966年左右生,二十岁左右和同龄小姑娘跟着田调莲学??剪纸刺绣,给丈夫做了衣服。??许欣果:与关凤萍同龄,会剪纸。(因外出打工,未见到本人)??许莲桃,秦岁女外甥女,娘家是沟门村,十岁左右开始剪纸,并且留有大量花??样,会刺绣,给丈夫做了衣服。??图2-3代家沟村民旋鼓服装(摄于代思贤家)??2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J]. 李牧. 民俗研究. 2019(02)
[2]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非遗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J]. 乔晓光,苏欢. 文化遗产. 2017(01)
[3]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J]. 高丙中. 民俗研究. 2017(01)
[4]武山地区史前文化与民间艺术中的伏羲印象[J]. 漆子扬.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5]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J].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6]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旋鼓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王怀虎,雷少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7]陇右地区端午旋鼓风俗的源与流——基于文献和田野的考察[J]. 晏波. 兰州学刊. 2010(03)
[8]天水旋鼓舞的文化特征与功能分析[J]. 贾建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9]天水旋鼓舞的文化传统与功能[J]. 杨玉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民俗与生活世界[J]. 户晓辉. 文化遗产. 2008(01)
博士论文
[1]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 张士闪.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秦安传统民间仪式舞蹈文化研究[D]. 孔薇.西北民族大学 2015
[2]甘肃省天水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D]. 贾建军.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究[D]. 徐富平.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D]. 晏波.陕西师范大学 2006
[5]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文化解读[D]. 邓小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579110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武山县概貌(选自《武山旋鼓舞》)??
灵;另一种流传在武山全县的大部分乡镇中,在由司公子2°组织、举行的攒神”仪式中,??旋鼓作为仪式中的环节而存在。为便于表述,笔者在文中将第一种形式称为“端阳旋??鼓”(图1-3),后者称为“司公子攒神旋鼓”(图1-4),用旋鼓来攒神的司公子??在武山县以外地区也有分布。分布地域只是两者区别之一,资料中对武山旋鼓的记述??只是基于对端阳旋鼓的调查,攒神旋鼓完全没有呈现。这一客观事实在部分学者的研??宄中也得到了印证,徐富平在《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宄》提到:??武山县、秦安县的大多数乡镇,麦积区、张川县的一些少数乡镇,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传神…最为主要的表演工具就是羊皮鼓。2?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对武山县的羊皮鼓舞存在形态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并对天水市??司公攒神的区域加以了调查印证,笔者对他的这一观点是认同的。??左图1?-3端阳旋鼓仪式中的迎幡环节(图片由滩歌镇政府提供)??右图1-4水峪沟村司公子为九天圣母娘娘攢神??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攒神旋鼓仪式的性质有关,攒神旋鼓由司公主持,??司公身份特殊
剪纸、刺绣技艺的情况,捋清了代家沟村曾经的刺绣传承脉络:??秦岁女,代家沟村人,1925年左右生,1998年左右逝世。会剪花样,会刺绣,??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绣片就是秦岁女用丝线绣的(图2-4)。??纪福琴:1940年左右生,己去世。会剪纸、刺绣,和田调莲是妯煙关系。??田调莲,1948年生,娘家为孙山村,会剪纸、刺绣,可以随手画出刺绣图案,??依据秦岁女的绣片制作了刺绣的围腰子。??关凤萍:代家沟村人,1966年左右生,二十岁左右和同龄小姑娘跟着田调莲学??剪纸刺绣,给丈夫做了衣服。??许欣果:与关凤萍同龄,会剪纸。(因外出打工,未见到本人)??许莲桃,秦岁女外甥女,娘家是沟门村,十岁左右开始剪纸,并且留有大量花??样,会刺绣,给丈夫做了衣服。??图2-3代家沟村民旋鼓服装(摄于代思贤家)??2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J]. 李牧. 民俗研究. 2019(02)
[2]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非遗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J]. 乔晓光,苏欢. 文化遗产. 2017(01)
[3]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J]. 高丙中. 民俗研究. 2017(01)
[4]武山地区史前文化与民间艺术中的伏羲印象[J]. 漆子扬.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5]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J].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6]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旋鼓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王怀虎,雷少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7]陇右地区端午旋鼓风俗的源与流——基于文献和田野的考察[J]. 晏波. 兰州学刊. 2010(03)
[8]天水旋鼓舞的文化特征与功能分析[J]. 贾建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9]天水旋鼓舞的文化传统与功能[J]. 杨玉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民俗与生活世界[J]. 户晓辉. 文化遗产. 2008(01)
博士论文
[1]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 张士闪.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秦安传统民间仪式舞蹈文化研究[D]. 孔薇.西北民族大学 2015
[2]甘肃省天水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D]. 贾建军.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究[D]. 徐富平.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D]. 晏波.陕西师范大学 2006
[5]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文化解读[D]. 邓小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579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7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