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派的文化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09 22:36
南斯拉夫实践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文化理论是其理论建树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认识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反思精神,并一直致力于对人类生存困境中的文化危机进行反思和超越。他们认为对文化的重塑比制度的重构更符合南斯拉夫现实社会的内在要求,文化可以重新整合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产生认同,从而最终实现人的总体性发展。正是从这样的分析出发,实践派的理论家认为:文化应具有独立性,不受现实社会生活的支配;文化应具有理想性,要从总体上超越特定社会目标;文化对于社会主体应具有塑造性,要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实践派的文化理论是一种纯理论的而非实践性的反思,但它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不断推进我国文化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溯源:实践派文化理论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在关联
二、文化守望:人道化功能的回归与乌托邦的重建
三、现实关怀: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本文编号:3579563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溯源:实践派文化理论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在关联
二、文化守望:人道化功能的回归与乌托邦的重建
三、现实关怀: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本文编号:3579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7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