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阈中乡村文化空间的危机与再生产
发布时间:2025-07-19 06:05
乡村空间是不同种类空间的聚合形态,发生于其中的具有文化学意义的一切创造和存在行为均蕴含着丰富的建构性力量。乡村空间具有生存性、体验性与审美性的美学意蕴,其文化空间的生产与重塑应以乡民自身的生存体验和生活需求为中心。现代性的矛盾和冲突使乡村原始文化环境走向解体,造成了生态空间的消逝、空间权利的缺失、空间意识的焦虑以及体验空间的疏离,并暗含着乡民的生存危机及意义迷失。基于乡村空间"三性"的价值回归和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须重新确立资本在乡村空间的规范和准则、维护乡民的差异权利、重建乡村带有审美意味的"家园感",方能建立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文化空间。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实践生存论美学视阈下乡村文化空间的整体性建构
(一)乡村空间的美学意蕴:生存性、体验性与审美性
(二)乡村空间的文化特性
二、乡村文化空间的现代性危机及其表征
(一)全球化与乡村空间的现代性发生
(二)生态空间的消逝:外部资本的想象与乡村历史脉络的断裂
(三)空间权利的缺失:空间生产治理与乡民的权利贫困
(四)空间意识的焦虑:乡村内聚性与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萎缩
(五)体验空间的疏离:乡村空间的物化与日常生活的解构
三、承续、扬弃与重塑:乡村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及其内在逻辑
(一)资本参与的校正与乡村的生态正义
(二)差异选择的实现与乡村的权利平等
(三)空间美学的回归与乡村的文化表征
结语
本文编号:405811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实践生存论美学视阈下乡村文化空间的整体性建构
(一)乡村空间的美学意蕴:生存性、体验性与审美性
(二)乡村空间的文化特性
二、乡村文化空间的现代性危机及其表征
(一)全球化与乡村空间的现代性发生
(二)生态空间的消逝:外部资本的想象与乡村历史脉络的断裂
(三)空间权利的缺失:空间生产治理与乡民的权利贫困
(四)空间意识的焦虑:乡村内聚性与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萎缩
(五)体验空间的疏离:乡村空间的物化与日常生活的解构
三、承续、扬弃与重塑:乡村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及其内在逻辑
(一)资本参与的校正与乡村的生态正义
(二)差异选择的实现与乡村的权利平等
(三)空间美学的回归与乡村的文化表征
结语
本文编号:4058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058116.html
上一篇:文庙生态:概念、案例分析及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