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战后中方驻日代表团活动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9 11:5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和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5年12月27日)的决议,设立“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以下简称驻日代表团),是战后中方派驻在日本的代表机构。本文以驻日代表团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驻日代表团的设立、在日本的活动及其取得的成果。驻日代表团是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不断恶化而艰难设立的,他的沿革与发展更是在设立后才不断完善。驻日代表团的境遇也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每况愈下,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更迭以后,其仍然积极地开展着侨务、商务及其他活动。直到1952年,台湾当局与日本签订“日台条约”,并恢复“驻日大使馆”,驻日代表团才最终完成其使命。驻日代表团在日本活动期间,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成果有:联络盟总及沟通国内各部、索还战时被劫物资、执行赔偿计划并押运回国、追捕并引渡潜逃回国的战犯、保护救济侨民、处理日常侨务和协助国民政府组建“白团”。最后通过梳理驻日代表团在日本的活动,对其过去所遭遇的负面评价进行简要探讨。从驻日代表团自身、国民政府和盟军总司令部三个方面对驻日代表团的活动进行说明,并作一客观评价。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章节结构
第一章 驻日代表团的源起
    第一节 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
    第二节 对日占领国际管理机构与中方驻日代表团
    第三节 中国驻日占领军筹划始末
第二章 驻日代表团的沿革与发展
    第一节 驻日代表团的设立
    第二节 驻日代表团的人事与组织
    第三节 驻日代表团的境遇
    第四节 从驻日代表团到“大使馆”
第三章 驻日代表团的活动
    第一节 履行外交使命
    第二节 进行索还与赔偿
    第三节 追捕与引渡战犯
    第四节 保护在日侨民
    第五节 执行秘密任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民政府派遣驻日占领军问题考察[J]. 张智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11)
[2]国民政府与日本乙丙级战犯审判[J]. 严海建.  近代史研究. 2017(01)
[3]对日求偿“顺丰”“新太平”两轮强征案的历史考察[J]. 萧明礼.  抗日战争研究. 2016(01)
[4]论战后国民政府对战时留日学生的甄审政策[J]. 殷昭鲁.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3)
[5]一波三折:战后广东省营造纸厂劫物归还交涉[J]. 张维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0)
[6]抗战胜利的喜悦与对日处置的纠结——由蒋介石日记观其战后对日处置的双面性[J]. 汪朝光.  抗日战争研究. 2013 (03)
[7]蒋介石与战后国共相争中的日本人角色[J]. 鹿锡俊.  抗日战争研究. 2013 (01)
[8]“叶山会议”风波之解构——关于1949年末国民党政府驻日代表团内部政治冲突的分析[J]. 李亚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9]日本投降后的“中国驻日代表团”[J]. 吴兆鹏.  钟山风雨. 2005(05)
[10]战后初期资源委员会与对日索赔[J]. 张维缜.  文史哲. 2003(03)



本文编号:3729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729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