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害羞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内隐害羞观的调节效应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害羞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内隐害羞观的调节效应
【摘要】:采用害羞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和内隐害羞观量表测查了756名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与害羞、内隐害羞观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2)不同害羞水平中学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与总分上差异显著,高害羞组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显著低于低害羞组个体。(3)害羞能显著预测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内隐害羞观在害羞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间起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
【关键词】: 中学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 害羞 内隐害羞观
【基金】:2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儿童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发展与促进”(项目号:2014JJD190003)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校转折期中学生压力与适应的干预研究”(项目号:SGH13045)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自身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1],与其情绪理解、积极消极情感、反社会行为及人际关系等心理社会功能的多个领域均存在密切联系[2]。研究证实,个体对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越有信心,面对困难和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书锋;汤冬玲;俞国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2 刘霞,陶沙;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3 沃建中,曹凌雁;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J];应用心理学;2003年02期
4 井世洁,乐国安;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5 张萍;张敏;卢家楣;;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6 李彩娜;党健宁;何姗姗;李红梅;;羞怯与孤独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宇;;初中生情绪调节方式调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苏旭东;;社会中吃亏现象心理相关问题初探[J];才智;2010年10期
3 杨秀清;;福清市初中留守孩应对方式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4 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黄小乐;颜雯娟;;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4期
6 董薇;;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特征[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2期
7 王玉洁;窦凯;刘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张瑜;;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研究[J];才智;2013年19期
9 杨莉萍;高石;;高职生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和抑郁的关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林海芬;苏敬勤;;基于不同组织情境的意义建构研究评述[J];管理学报;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Big-Five Personality and Internet Events Attitude[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3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9 钟文娟;基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心理预警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施学忠;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统计建模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庆华;高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学校人际环境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琳琳;高中生英语学业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培养[D];河南大学;2011年
5 郭利娟;高中生对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6 卢玲;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及其作用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慈树伟;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富花;情绪调节策略对生气情绪的调节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聂影;听力障碍初中生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杜卫;;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3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4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5 但菲;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张玉山;某医科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状况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7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8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9 李伟,陶沙;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10 骆伯巍;女性高焦虑倾向原因初探[J];心理科学;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方平;;情绪关注性欺骗与情绪调节[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2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3 郑容;;情绪调节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黄徐姝;罗跃嘉;;情绪调节方法的分类和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5 徐江;刘瑞华;;情绪调节及其教育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刘启刚;周立秋;;情绪调节的理论模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苏俊;;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理论模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瞿鸿雁;许远理;黄玲玲;;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9 薛淑莉;;情绪调节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综述[J];才智;2011年20期
10 齐原;;情绪调节研究述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程族桁;;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王玲芝;袁俏芸;廖文娜;邓欣媚;;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王国芳;杨晓辉;韩鹏;Jack Mearns;;中文版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的修订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温瑶;甘怡群;谢晓非;;地震灾后医务工作者的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投入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婷;甘怡群;;反馈类型与情绪调节内隐理论对词汇判断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过程:生理反应、主观感受及表情行为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邵景进;张大均;江琦;吴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海燕;;大学生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刘迎春 费纯;情绪调节提升劳动者深层扮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汪芬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书写表达:情绪调节的良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丁卫红(作者单位:芜湖市体委业余体校);网球比赛重在情绪调节[N];安徽经济报;2005年
6 府谷县关工委办公室;“走基层、访民情、听民声”专访府谷县关工办[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石阡县汤山中学 王胜刚;后进生心理矫正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0年
8 卢金增 刘云;“心理矫治”课开进劳教所[N];检察日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李玲;帮老年人走出丧偶之痛[N];健康时报;2006年
10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总指挥室干部 魏待征 陈保笏;低分培训压力的心理调试[N];人民公安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2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伟娜;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反应的调整机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文文;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允丽;父母的元情绪理念、4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其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程利;对恐怖图片诱发的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邸莎;高一新生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金秀;初二学生认知情绪调节能力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懿;不同情绪启动水平下直觉情绪调节作用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耀红;自尊、情绪调节预期对积极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2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