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调查
本文关键词:贵阳市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调查
【摘要】: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和特点,抽取贵阳市流动儿童548名,采用胡韬编制的《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领悟到来自学校和同伴的社会支持较少;流动儿童女生领悟到的社会欺负与歧视少于男生;初中一、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都较低;家庭和睦有利于流动儿童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中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作者单位】: 四川成都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培训中心;四川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流动儿童指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流动儿童现象是我国传统户籍制度的弊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突出表现,它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日渐显现。20世纪90年代初,流动儿童的教育与心理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韬;;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编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邓林园;;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寒;;流动儿童面临的社会威胁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2 顾正薇;;网络环境下初中生人格心理特点的差异[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5期
3 胡韬;陈云;李建年;;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状况——以贵阳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04期
4 程巍;周松;;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基于近五年两类数据源的统计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应湘;白景瑞;郭绵玲;方佳燕;;外来工子女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积极情绪特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晓文;青少年日常行为取向及其形成因素分析——自我发展特征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周慧娟;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2期
8 戴斌荣;;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9 张智;;普通高中如何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9年00期
10 杨民;宋晓霞;;教育券理论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云娇;余艳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罪错行为关系探析[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2 王中会;蔺秀云;;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野;3-12岁儿童个性结构、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美玲;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华英;流动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5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婷;中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的问卷编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频;与“青少年依恋”结合的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文芳;中学生主动性人格特点及其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艳;中学生自我决定动机特点及与大五人格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胡韬;;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编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蒋国河;闫广芬;;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现状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刘视湘;郑日昌;赵亚男;李占宏;潘子彦;;小学生气质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6 孙晓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7 邹泓;刘艳;李晓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Z1期
8 郗浩丽,王国芳;青春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0期
9 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10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社会科学院 韩嘉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韬;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儒林;陈耀辉;;医科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叶俊杰;;领悟社会支持、实际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3 和娟;贺根峰;李力;;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4 竺培梁;;重点高中生情绪智力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5 耿亮;张惠敏;竺培梁;;重点中学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5期
6 左占伟;茹蓉芳;陈瑞瑞;;专科师范生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崔冠宇;胡云君;胡庆忠;赵伟军;;领悟社会支持对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1期
8 寇宇;;大学生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杨群;王显超;柏维尧;张文斌;柯涛;马金凤;史宝欣;;高原环境对领悟社会支持及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04期
10 徐含笑;;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涛;吴素;刘婵;雷蕾;罗姗姗;王淑娟;;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竺培梁;张惠敏;;重点高中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吕倩倩;吴继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个人评价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全宏艳;叶茂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瑞平;;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2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赖运成;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罗艳红;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冯丽;血液病患者社会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明;黄褐斑与情志因素相关的中医文献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杨军;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编制及实测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倩;大学生反刍思维、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3年
2 易小力;大学生的乐观倾向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应激事件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3 吴双双;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孟祥伟;硕士研究生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杨辰;领悟社会支持对集体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凌云;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与归因风格、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颖宏;大学生自我接纳、领悟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茜;内地某高校肢体残疾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质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贺俊杰;大学生自我接纳、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自我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莹莹;初中生感恩与领悟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4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6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