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坚韧人格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坚韧人格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坚韧人格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对安徽6所本科院校随机抽取的1 13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36.5%,未分化为35.1%,女性化为13.6%,男性化为14.8%。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控制、投入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59,100.58,101.81,87.22,133.53,P值均0.05);男性化、女性化得分与坚韧人格得分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的男性化得分能够正向预测坚韧人格(B=0.523,P0.05)。结论双性化大学生比其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人格坚韧性更好,男性化特质对坚韧人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W07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逐步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1],反映文化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适当期待[2],体现的是个人的一种人格特征。坚韧人格被认为是集认知、情感、行为为一体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3],具备该特质的个体可以保持乐观进取、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耿晓伟;张峰;;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5期
2 甘霖;沈建建;姚晓宇;;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3 黄颀;刘电芝;;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及其与性别角色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12期
4 毕重增;肖影影;李雪姣;狄轩康;蔡贞;Alexander Unger;;性别角色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威士;陈庆华;;中学生理想与自我导向性学习的关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黄涛;王玉龙;顾容;;中职教师职业延迟满足现状研究[J];成人教育;2014年03期
3 丁宁;王立金;刘新民;;综合性医院护士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荆玉梅;;创伤后应激障碍1例心理干预案例报告[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5期
5 夏勉;谢宝国;;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生涯教育[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6 叶盈;;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7期
7 谢威士;盛婷雯;;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拖延行为的中介作用[J];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林雁娟;许乐;黄惜珍;江菲;郭元;林健玲;;社会支持和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移植患者等待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3期
9 宋文光;;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伍明辉;宋凤宁;;广西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4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小军;;砭石疗法与穴位针刺治疗失眠症的对比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周英;任雅欣;;1259名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陶宁;;某集团在职职工424例心理健康水平调查[A];第三十届航天医学年会、第十三届航天护理年会暨第四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4 董悦芝;宋亚男;孙致敏;杨晓霞;;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商与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A];2014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4年
5 戴彦清;安芹;曹娟;;大学新生自我分化与人生意义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A];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秀;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宁雅童;森田神经质性格、自尊在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李雪姣;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赵文进;;双性化视野中当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罗锡莉;张进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特点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4期
5 杜军;谢继红;;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6 张萍;毕重增;;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安全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7 宋家龙;尚龙洋;陈龙;陆晓旭;杨智辉;;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8 张积家,张巧明;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11期
9 闻军明;;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差异[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韩庆祥;论能力本位价值观与建立一个能力社会[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马骅;[N];中国人口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立新;杨玉銮;;父母性别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黄会欣;余新年;席斌;刘电芝;;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观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侯秋霞;黎彩君;;近十年客家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变化[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4 刘q,
本文编号:1164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6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