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娃娃脸效应:对婴儿面孔的偏好及过度泛化

发布时间:2017-12-23 16:45

  本文关键词:娃娃脸效应:对婴儿面孔的偏好及过度泛化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娃娃脸效应 婴儿图式 对婴儿面孔的偏好 娃娃脸过度泛化效应


【摘要】:娃娃脸效应是指由婴儿面孔特征(或婴儿图式)所引发的普遍、进化的社会认知反应,不仅包括对婴儿面孔的偏好性反应——如优先注意、关怀和照料的冲动,还包括对于具备婴儿图式的成年人、动物甚至非生命物体的泛化性反应,即认为这些对象具有与婴儿相似的特质并对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娃娃脸效应的表现、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证明了人类对于婴儿面孔特征的偏好性反应是一种本能释放机制,并为进化心理学中的亲代投资及性别选择理论提供了佐证。娃娃脸效应的文化差异以及实践应用可能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项目(CFA13121)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婴儿的面庞总是惹人怜爱,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关怀和照料的冲动,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本能的及具有进化意义的反应。同时,人们也倾向于以相似的方式对具有婴儿面孔特征的成年人、动物甚至非生命物体做出反应。这种由婴儿面孔特征引发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就是娃娃脸效应(babyface eff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笠铢;罗禹;鞠恩霞;马文娟;李红;;婴儿图式及其加工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文佩;何伦;;面部宽高比(fWHR)——“以貌取人”的线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2 赵宏霞;才智慧;宋微;;电子商务环境下关系利益、情感依恋与消费者信任的维系[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6期

3 王迪;;娃娃脸效应在广告和消费领域的积极效应[J];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5期

4 王欣;;性别对自我相似儿童面孔偏好的差异研究[J];商;2013年10期

5 罗笠铢;罗禹;鞠恩霞;马文娟;李红;;婴儿图式及其加工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6 李想;郑涌;孟现鑫;李鹏;李红;;成人对婴儿哭声的反应及其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7 孙艳;李佳丽;时杰;陆林;;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改变关联脑区的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4年02期

8 俞园;翟洪昌;;母子识别的脑加工机制[J];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马凤玲;汤玉龙;郑婷婷;徐芬;;3~5岁幼儿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4期

10 李英武;韩笑;于宙;;美的就是好的吗?外貌吸引力与人事选拔决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倩;张均田;陈乃宏;;情商与智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洁敏;主客体因素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及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汪俊萍;神经垂体激素受体的基因变异对正常人脑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彭娟;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部分颅内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张会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症状维度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侯春娜;面孔可信性的生存加工优势:社会认同的视角[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琳;婴儿图式加工的眼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徐t,

本文编号:1324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24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