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内隐观的结构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内隐观的结构与发展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特征词问卷对1012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内隐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幸福感内隐观均为4因素结构,其中,初中生幸福感内隐观结构包括同伴关系、教师与学业、家庭、自我生活与体验4个维度;高中生幸福感内隐观结构包括人际关系、自我生活与体验、家庭、健康4个维度;大学生幸福感内隐观结构包括健康、充实有为、自由与爱、人际关系4个维度。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内隐观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在不同年龄段对幸福感有贡献的领域不同。本文还探讨了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内隐观与专家观的关系。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虚拟空间中的符号及其现实意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80170)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内隐观,也称公众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某种心理和行为现象的概念和结构的看法和认识。它通常以某种形式隐藏在人们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国内学术界对内隐观的研究始于1994年,通过对数据库的搜索发现,至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文80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吉楠;李幼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2 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3 张兴贵;何立国;贾丽;;青少年人格、人口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4 田丽丽;;青少年学校幸福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3期
5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陈作松;季浏;;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瑛;;体育锻炼对山西省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0期
2 叶平;施江萍;;体育活动的幸福感效应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林德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胡芳;马迎华;胡利明;邓新龙;梅金凤;;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5 乔广雨;;周口市川汇区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才智;2012年03期
6 郭彩琴;;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3期
7 蒋洁;聂衍刚;王晓敏;;青少年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8 余祖伟;孙配贞;张仕华;郭晓溶;肖春红;;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黄园媛;王兴梅;;玉树民族中学藏族学生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10 陈惠雄;;快乐理论的跨学科演绎:一个研究综述[J];财经论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增刚;夏永侠;;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广饶县移民安置点为例[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辜美惜;郑雪;朱志红;邱龙虎;;女性性别角色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4 王伟;辛志勇;马俊;;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满意度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登浩;基层党政干部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与幸福感[D];北京大学;2008年
10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经;毒品依赖者童年期虐待及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婷;新疆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林伟;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成就目标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解徐超;福州市特警职业承诺和主观幸福感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美娟;大学生幸福感结构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兴红;福州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芳;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青;高中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锋;青少年体育锻炼中主观幸福感与运动习惯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郭娅;缓解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J];教育评论;2000年01期
3 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年02期
4 陈作松;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2005年05期
5 陶芳标;孙莹;凤尔翠;苏普玉;朱鹏;;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的设计与信度、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6 张河川,李润仙,罗兆富,郭思智;183名中年教师心身健康与生活行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1997年05期
7 刘晓惠,周林,查子秀;对超常教育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学业情感态度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3期
8 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9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10 陈世平,乐国安;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子涵;学生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声远;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3期
2 林镇冠;青少年学生自杀行为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5年04期
3 骆伯巍,高亚兵;不同时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1期
4 杨震;试析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J];教学与管理;2001年05期
5 冯志明;青少年学生心理异常的家庭诱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2年09期
6 蓝剑;浅议青少年健康民族心理素质的培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章剑和;你了解青少年学生心理失衡问题吗?[J];教育文汇;2004年10期
8 王维勋,张钢;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9 阳晓梅;郑玉萍;蒙华庆;付一笑;邱海棠;;1000名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生活事件的关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5期
10 左小彩;;青少年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和调适[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文健;;少年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矫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岑国祯;张剑锋;余骏;杜卫;;在若干价值观影响因素上对青少年学生公众观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曹成刚;;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卢家楣;谭顶良;;青少年学生的情感素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卢家楣;刘伟;袁军;王俊山;田学英;;青少年学生的情感素质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珍玉;张郭莺;谢曙光;;宁波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卢家楣;;青少年学生的情感素质内涵、构架及对情感分类的拓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东;张进辅;;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枫溪区枫溪中学 蔡静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N];潮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雅静;青少年厌学:心理疾病需科学对待[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3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 常文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N];潮州日报;2008年
4 福建行政学院心理辅导中心主任 黄训美;健全人格塑造从三句话开始[N];光明日报;2006年
5 齐齐;青少年吸毒心态扫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干预“自杀”,,教育当有所为[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袁卫星;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焦虑[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江 波;学生不宜向“橡皮人”发泄[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李亚杰;“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计划”启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陈燕琳;心理障碍更易困扰优等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天梅;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与同伴嘲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魏欢;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勇鹏;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琼;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瑞涛;青少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国胜;家庭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愿和非致命性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义青;青少年同伴关系、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庞鑫鑫;青少年考试焦虑相关心理因素及影响途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9 邱海棠;青少年家庭满意度量表的初步研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10 支愧云;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24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2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