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适应及其神经机制
本文关键词:视觉适应及其神经机制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视觉适应 神经机制 时间机制 疲劳 再标准化
【摘要】:视适应使得视觉系统可以连续地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改善了对世界的感知。研究提示,适应影响了对许多基本的视觉属性的加工,诸如亮度、对比度、运动、颜色等,也包括对复杂的刺激如面孔等。视适应发生于视觉加工流的多个阶段,从视网膜到初级视觉皮层以及之后的脑区(例如纹外皮层,梭状回面孔区)。关于视适应的机制解释,已从早期的神经元反应疲劳解释发展成当今更流行的标准化模型理论等。最近的适应研究证明,视觉适应由时间尺度上快慢不同的多重机制控制,这被认为赋予了视觉系统有效应对环境中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的能力。
[Abstract]:Visual adaptation can make the visual system adjust continuous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daptation affects many basic processing of visual attributes, such as brightness, contrast, motion, color, and complex stimuli, such as faces. Visual adaptation occurs at many stages of the visual processing flow, from the retina to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and in the subsequent brain regions (such as the outer skin layer and the shuttle back to the fac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visual adaptation has developed from the early neuronal response fatigue interpretation into a more popular standardized model theory. Recent adapt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isual adaptation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mechanisms with different speed and speed. This is believed to give the vision system effective response to changes in different time scales in the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特支项目):KSZD-EW-TZ-003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人眼感受到的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视觉系统必须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调整,这就是视觉适应(visual adaptation)(Clifford et al.,2007)。视觉适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视觉现象,比如盯着下落的瀑布看一段时间后再去看旁边静止的岩石会觉得岩石在向上“飞”,这就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Peng LI;Cai-Hong JIN;San JIANG;Miao-Miao LI;Zi-Lu WANG;Hui ZHU;Cui-Yun CHEN;Tian-Miao HUA;;Effects of surround suppression on response adaptation of V1 neurons to visual stimuli[J];动物学研究;2014年05期
2 毕泰勇;尚哲;;高级视皮层可塑性:物体和面孔知觉学习综述[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01期
3 张潇云;邹北骥;李玲芝;向遥;;自然光图像反射分量分离[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张馨;米星华;;情绪启动与情绪适应对大学生认知加工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骏;一种新的视皮层颜色编码理论及其视觉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文雯;大小细胞视觉通路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双眼竞争中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视觉心理物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谢芳;双眼视形成中双眼刺激模式依赖的皮层整合和可塑性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周志刚;低对比度图像增强及图像边缘检测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明;实时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杨琼;基于倾斜适应后效的眼动神经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高绍兵;基于视觉生理机制的颜色恒常性模型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白杰云;基于反射模型的树叶图像颜色校正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5 陈晓媚;类别间面孔适应时间进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6 高杨;非动作电位依赖的突触前后配对刺激诱导大鼠视皮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李宝林;视听通道的计时差异[D];西南大学;2014年
8 程建;基于改进正则化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的人脸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任丽坤;空间频率与视野位置在面孔识别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14年
10 王晓;基于Retinex理论的图像颜色校正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瑞祥;浅谈色彩的观察体验[J];菏泽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2 陈庭全;;光的颜色与摄影[J];四川戏剧;2011年01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承宜;角建瓴;刘颂豪;;视觉适应的全同粒子模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瞿玉堂;初探昆虫视觉适应和视叶中5-HT含量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褚岩;个体对二态性面孔的注意偏好及视觉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3 罗艳琳;空白阻断对运动方向知觉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44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4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