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宗教应对的质性研究
本文选题:失独者 + 丧亲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失独者丧子后宗教应对的表现。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5名有宗教信仰的失独母亲(3名佛教徒,2名基督徒)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实物资料,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失独者的宗教应对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死亡归因、智慧领悟、来世探索、仪式运用、宗教团体的支持。结论:失独者在丧子后会采用宗教应对,宗教是失独者哀伤平复历程中的积极资源。研究失独者宗教应对对于失独者的哀伤辅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nifestations of religious coping in the bereavement of children in China. Methods: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 5 mothers with religious beliefs and 3 Buddhists and 2 Christians in Beijing were interviewed in depth, and phys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Results: the religious response of the dispossessed mainly shows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death attribution, wisdom comprehension, afterlife exploration, ritual application, and support from religious groups. Conclusion: those who lose independence will adopt religion to cope with their children's loss. Religion is a positive resource in the process of grieving for those who have lost independence. The research on religious coping of the lost independence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 grief counseling of the lost independence.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首都医科大学;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16SRC023) 北京联合大学新起点项目(Sk10201616) 失独者心理康复服务 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关爱失独老人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233)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锦;邓艳红;;质性研究中深度访谈的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高宇亮;;心理学中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新趋向[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王静;;系统教育在创造性人才塑造中的作用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4 段文姬;牛骅;王纬虹;;在校研究生孤独感现状的质性研究[J];健康研究;2013年02期
5 王硕;;“共情”对质性研究效度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6 安芹;邱彩虹;王伟;;大学生自我分化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7 孔令秋;走出“丧亲”的泥沼[J];心理世界;2001年02期
8 李玉华;;丧亲者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J];社会福利;2006年06期
9 汪小容;高飞;;对地震中丧亲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徐洁;陈顺森;张日f;张雯;;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静;金盛华;林崇德;;创造过程的探索——对人文社会和艺术领域高成就群体的质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茂荣;陈晋东;;灾后受伤丧亲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治疗报告[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洁;张日f;;复杂哀伤丧亲青少年的箱庭治疗过程和效果个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柳葳;翟羽佳;石林;;现代中国的死亡观与丧葬仪式及其对丧亲者的影响初探[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冯斌;;老年人的居丧反应[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冯斌;;老年人的居丧反应与对策[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金盛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知其然,,何知其所以然?[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帅师师;生命叙说视角下对强迫倾向个体的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敏;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质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静;当代中国老年人平和心态的质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郭霞;小学一年级羞怯儿童学校适应的质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邱姝云;一项关于走出评价恐惧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爱萍;心理动力取向咨询初始访谈的质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7 王艳;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我分化发展历程的质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柔;新手咨询师团体督导关系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思妍;中国大学生生存理由的量化与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李博;农村自杀遗族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1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1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