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14 21:12

  本文选题:农村留守妇女 + 生活质量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适用情况,检验应对方式在农村留守妇女应激感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方法:对湖南省浏阳市1893名农村留守妇女和969名农村非留守已婚妇女进行取样,调查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SF-36健康调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应激感知量表。结果:在考虑外部变量且考虑社会支持及应激感知的影响时,积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亦不显著;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0,P0.001)。结论:在应激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消极应对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在压力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不起中介作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stress model in rural left-behind women's quality of life, and to test whether coping styles play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perception, 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rural left-behind women. Methods: 1893 rural left-behind women and 969 rural non-left-behind married women were sampled in Liuyang, Hunan Province. The survey tools included general demographic data and SF-36 health survey scal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stress perception scale. Results: when considering external variables and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 perception, positive cop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hysical health, negative cop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hysical health, and positive cop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Negative coping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尾 -0.10 P 0.001). Conclusion: negative coping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perception and mental health, but positive coping does not play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tress perception affecting mental health. Results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stress model of quality of life was supported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
【分类号】:B84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玉影;李折若;陈魏;;农村留守妇女信仰的成因、影响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2期

2 黄琼;;从《女人的村庄》看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的发展[J];湘潮(下半月);2013年06期

3 傅兰英;付强;赵迪;杨晓林;;河南农村留守妇女健康状况及对体育的认知现状[J];小说评论;2013年S2期

4 杨雯婷;;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主观感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年27期

5 王虹;韩星焕;;城镇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地位研究——以吉林省德惠市M镇为例[J];神州;2012年02期

6 包秀敏;;浅谈农村留守妇女的自强之路——从电视剧《女人的村庄》和《女人当官》谈起[J];大家;2012年01期

7 杜丽娜;;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金田(励志);2012年10期

8 贾东立;孟悌清;;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状况调查——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3年17期

9 杨雯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西部农村留守妇女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3年21期

10 方格子;;农村留守妇女[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黎岩;卫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2 应会君;黎瑛;;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分析及出路探讨——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晓宏;;当前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现状与对策思考[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梁君思;;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的二维分析与对策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叶兴武;;浅析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元勋;;基于AHP的农村新一代留守妇女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山东地区的调查问卷[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中华;保康农村留守妇女调查[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2 记者 张春莉;李悦娥代表呼吁:重视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周庄;各级妇联助农村留守妇女创业致富[N];徐州日报;2008年

4 王蔚蔚;我市召开农村留守妇女互助小组现场推进会[N];巢湖日报;2008年

5 靳荣君;五市开展技能培训 农村留守妇女受益[N];黑河日报;2008年

6 刘国全;江口农村留守妇女“坐地生财”[N];铜仁日报;2010年

7 甘调;甘肃省农村留守妇女需要关注[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记者 王茜邋吴晶晶 吴陈;为农村留守妇女煲一碗“互助鸡汤”[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记者 顾意亮;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亟待关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董明华;商南加大农村留守妇女技能培训[N];商洛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霞;论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境况及其改善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巧遇;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吕志;农村留守妇女科技素质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胤;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马金萍;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胡永帅;农村留守妇女存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雪娥;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8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18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