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动机的初步编制(英文)
本文选题:青少年 + 智能手机使用动机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5期
【摘要】:本研究旨在编制智能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将847名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评估问卷信度,第二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估问卷结构效度。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六个因子:娱乐,辅助生活,自我表达,人际交往,辅助学习和打发时间。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6~0.94。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模型进行修改,允许条目16和条目17的误差相关,修改后除TLI和CFI值,其他指标值较满意,因此该量表可以用来测量青少年手机使用动机情况。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mart phone use motivation scale and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847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was conducte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econd group to carry out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assess the structural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According to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ix factors were obtained: entertainment, auxiliary life, self express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ssisted learning and time passing. The 伪 coefficient of the total scale and each subscale was 0.760.94. According to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model was modified to allow the error correlation between item 16 and item 17. The other index values were satisfactory except TLI and CFI, so the scale c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 mobile phone use motivation of teenager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B8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津砚,叶斌,章震宇,刘宝霞;探索性因素分析——最近10年的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2 孔明;卞冉;张厚粲;;平行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3 沐守宽;顾海根;;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抽取方法的比较[J];心理学探新;2011年05期
4 刘红云,孟庆茂;探索性因素分析在测验编制中局限性的模拟实验[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5 李育辉;黄飞;张建新;;探索性因素分析、目标旋转与因素结构的一致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6 刘云艳,张大均;幼儿好奇心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7 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结构效度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8 操龙升;;大学生感戴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9 Michael R Phillips,赵靖平;西方量表译本的评价和修订[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7年03期
10 潘孝富;学校组织人际气氛的内在结构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明;卞冉;张厚粲;;平行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孔明;卞冉;张厚粲;;平行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倪锐俊;谢威士;;大学生谦虚心的内隐观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张敏强;焦璨;;BOOTSTRAP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及其应用——以某国有企业员工心智模式研究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磊;周宗奎;;大学生自我欺骗量表的修订[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孙慧明;沃建中;陈婉茹;;幼儿社会性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敏强;蒋立;苏斌原;;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模型建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段文杰;白羽;唐小晴;王志章;张永红;;中国文化下优势行动价值问卷的结构效度——项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分析[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9 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必华;顾海根;;运用MACS方法检验二阶因素模型测量等价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海霞;评价中心结构效度模拟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鹏;应届毕业大学生心理契约问卷的编制及维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9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1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