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6 21:04
【摘要】:以江西省60~84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探讨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考察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从70岁开始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不同活动领域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在服用药物、使用电器、管理财务三项上,从70岁之后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在使用电话上,75岁之后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总体水平及四项活动的单项水平上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70~79岁组和80~84岁组个体差异变化的幅度更大;不同的活动项目上变化幅度存在着一定区别,在管理财务上个体差异变化的年龄趋势较不明显;经验因素是影响老年人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养老方式、职业类型和家庭成员与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显著相关。
[Abstract]:Taking the elderly aged from 60 to 84 years old in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the dail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the elderly we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Test of Dail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based on physical manip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dail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of the elder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il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the elderly decreased obviously from the age of 70, and the dail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different activity areas had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such as taking drugs, us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managing finance. After 70 years of ag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and after 75 years of using the telephon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The general level of dail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the elderly and the single level of four activities showed a certain degre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the group of 7079 years old and the group of 800-84 years old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of 80 to 84 years old.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range of change in different activity items, but the age trend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managing finance is not obvious, and the experience facto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Age, education, old-age style, occupational type and family member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ability of daily problem-solving.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60140)
【分类号】:B8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申继亮,陈勃,王大华;成人期基本认知能力的发展状况研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2 申继亮,陈勃,王大华;基本心理能力等因素对老年期日常问题解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年05期

3 陈勃;;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08期

4 林红,张拓红,杨辉,王成彪,刘娜,张晓萍,龚广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元;;浅谈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林崇德;陈英和;;中国发展心理学30年的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勃;张瑞;;成人期智力发展研究的主要取向[J];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4 田庆丰,韩萍,许存洲,冯建庄;河南新乡农村老年人ADL功能健康状况调查[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5 宋洁;石作荣;王迎春;;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06期

6 李俊;对成人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综述[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尹尚菁;刘朝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8 陆锦怡;;农村留守老人现状研究[J];才智;2014年33期

9 赵彦彬;李伟;;2000年—2005年我国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简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韩京媛;;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高淑青;身体锻炼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斐斐;长春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翔;歼击机飞行员认知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袁素瑛;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翟芳;不同强度、项目的身体锻炼对男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维度若干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5 陈小爱;中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游河;大学生人际冲突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因素[D];南昌大学;2005年

7 张雪琴;沪宁杭城市高龄老年人ADL及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谢少飞;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调查与对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朱丽;不同强度的锻炼对认知Stroop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陈晓霞;城市老年人下肢运动机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新明,齐铱;新城区老年人慢性病伤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0年05期

2 吴振云,孙长华,吴志平,许淑莲,李川云;成年人日常生活记忆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5期

3 吴振云,孙长华,,吴志平,许淑莲;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对成人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5年06期

4 孙长华,吴振云,吴志平,许淑莲;成年人分类概括力水平的年龄差异及其与记忆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6年03期

5 许淑莲,吴志平,吴振云,孙长华;发散性思维的年龄差异及“位置法”记忆训练的作用[J];心理学报;1993年03期

6 孙长华,许淑莲,吴振云,吴志平;成年人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年龄差异[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7 申继亮,陈勃,王大华;成人期基本认知能力的发展状况研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8 申继亮,王大华,彭华茂,唐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9 陈勃,申继亮;成人后期日常能力自评与操作水平的横断比较[J];应用心理学;2002年02期

10 宋沈超,张婷芬;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保建;尤力艳;;关于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思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左裁;把问题当问题解决[J];前线;2003年03期

3 侯新杰,张海芝;影响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年08期

4 郭绳武;;温故知新[J];语文建设;2007年02期

5 陈英和;赵笑梅;;类比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袁维新;吴庆麟;;问题解决:涵义、过程与教学模式[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7 曾捷英 ,周新林;试论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段继扬;问题解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9 周新林,曾捷英;关于学生问题解决的错误类型与教学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傅金芝;初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初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袁廷新;扬帆;;化学问题解决策略及其教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郭芳芳;姚梅林;;大学生服务性学习与问题解决:课堂投入的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朱炜炜;方德懿;;“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的教学构建与实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赵良淙;;解决问题与思考创造[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6 张裕鼎;;问题解决研究的三条路线[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廖伯琴;;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差异及其成因探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刘钊;;信息矛盾情况下的问题解决策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晓东;;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马恒增;;谈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燕;做“操作工”不做“抄表工”[N];苏州日报;2010年

2 庄达科;问题解决中心 真解决问题[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以解决问题来推动工作[N];新疆日报(汉);2014年

4 海军后勤部某部 黄毅;不给来年留隐患[N];解放军报;2010年

5 王 秀;要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6 甄小彦;“减负问题解决不好,就害了一代人”[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本报评论员;建立“问题台账”[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4年

8 张磊;敢把问题“扛”起来[N];战士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工夫[N];新乡日报;2005年

10 何勇;解决问题是关键[N];贵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祥兆;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任红艳;化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吴鑫德;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光伟;学生在应用问题解决上的元认知行为表现与信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文;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裕鼎;问题解决策略迁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丁俊武;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益锋;高中生物遗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春萍;基于问题解决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邱苗苗;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茵;高中生复杂问题解决的思维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文英;高师数学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谭勇进;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兴国;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喜军;数学学业不良学生问题解决认知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季明余;类比迁移与化学问题解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丽娜;多元智能与问题解决整合条件下的物理新课程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4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244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