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意象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以汉族和游牧民族青少年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7 15:23
目的:为了考察情绪调节策略对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关系起到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多维度自我体像关系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社交焦虑问卷对617名青少年做问卷调查,使用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青少年群体中存在显著的社交焦虑问题;(2)青少年群体中,身体意象与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相关;(3)汉族青少年群体中,情绪调节策略在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遮掩作用;游牧民族群体中,表达抑制在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由于遮掩效应的情况属于广义的中介效应分析,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不论在在汉族还是在游牧民族青少年群体中,情绪调节策略对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都起到中介作用,可基于此从个体情绪调节策略和对自身的认识出发进行干预以降低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水平。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身体意象
1.2.1.1 身体意象的概念
1.2.1.2 身体意象的测量
1.2.1.3 身体意象的相关研究
1.2.2 社交焦虑
1.2.2.1 社交焦虑的概念
1.2.2.2 社交焦虑的测量
1.2.2.3 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1.2.3 情绪调节策略
1.2.3.1 情绪调节策略的概念
1.2.3.2 情绪调节策略的测量
1.2.3.3 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
1.2.4 身体意象、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三者的关系
1.2.4.1 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1.2.4.2 身体意象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1.2.4.3 社交焦虑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1.3 问题提出
1.3.1 问题提出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意义
1.3.4.1 理论意义
1.3.4.2 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2.1 调查一:汉族青少年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假设
2.1.3 研究方法
2.1.4 研究结果
2.1.5 讨论
2.1.6 小结
2.2 调查二:游牧民族青少年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假设
2.2.3 研究方法
2.2.4 研究结果
2.2.5 讨论
2.2.6 小结
2.3 汉族青少年与游牧民族青少年的群体比较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假设
2.3.3 研究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3 总讨论
3.1 身体意象、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的基本情况讨论
3.2 身体意象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3.3 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4 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5 情绪调节策略在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关系中的作用
3.6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3.6.1 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合理的身体意象
3.6.2 引导青少年进行合理的情绪表达
3.7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蔽青年”现象相关研究综述[J]. 颜晨雨,朱晶晶,李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
[2]媒体对青少年身体意象的影响[J]. 于超然,于昕洋,梁瑞,范志涛,王梅,王葵,杨新华.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0(02)
[3]高职院校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研究[J]. 姚康. 科技经济导刊. 2019(36)
[4]情绪调节困难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交回避与苦恼的链式中介作用[J]. 叶宝娟,方小婷,杨强,郑清,刘林林,郭少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2)
[5]彝、白、汉族一年级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 谢静,冯正直,汪睿,余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02)
[6]某市高中生体像关注与焦虑、抑郁的研究[J]. 李芳,王绪轶,廖艳辉,莫克强,宋西俊,刘岱岳,刘铁桥.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01)
[7]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 赵鑫,张雅丽,陈玲,周仁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6)
[8]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J]. 赵鑫,张润竹,周仁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9]身体意象的心理学表达与社会表征意蕴[J]. 管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外显自尊、人格特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 金晓雨,肖晶,崔丽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4)
硕士论文
[1]高中生身体意象、调节方式与情绪性饮食之间的关系[D]. 赵月琴.西北师范大学 2018
[2]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中介作用[D]. 石媛.西北师范大学 2018
[3]初中生亲子依恋、情绪调节对攻击行为的影响[D]. 黄靖婷.山西大学 2017
[4]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D]. 朱雅勤.上海师范大学 2015
[5]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研究[D]. 袁仙英.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研究[D]. 肖飞.中南民族大学 2012
[7]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 李娜.杭州师范大学 2012
[8]肥胖谈论中同伴压力对女性身体自尊的影响[D]. 杨婷婷.西南大学 2010
[9]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D]. 赵海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 冯秋燕.山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2796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身体意象
1.2.1.1 身体意象的概念
1.2.1.2 身体意象的测量
1.2.1.3 身体意象的相关研究
1.2.2 社交焦虑
1.2.2.1 社交焦虑的概念
1.2.2.2 社交焦虑的测量
1.2.2.3 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1.2.3 情绪调节策略
1.2.3.1 情绪调节策略的概念
1.2.3.2 情绪调节策略的测量
1.2.3.3 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
1.2.4 身体意象、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三者的关系
1.2.4.1 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1.2.4.2 身体意象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1.2.4.3 社交焦虑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1.3 问题提出
1.3.1 问题提出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意义
1.3.4.1 理论意义
1.3.4.2 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2.1 调查一:汉族青少年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假设
2.1.3 研究方法
2.1.4 研究结果
2.1.5 讨论
2.1.6 小结
2.2 调查二:游牧民族青少年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假设
2.2.3 研究方法
2.2.4 研究结果
2.2.5 讨论
2.2.6 小结
2.3 汉族青少年与游牧民族青少年的群体比较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假设
2.3.3 研究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3 总讨论
3.1 身体意象、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的基本情况讨论
3.2 身体意象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3.3 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4 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5 情绪调节策略在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关系中的作用
3.6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3.6.1 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合理的身体意象
3.6.2 引导青少年进行合理的情绪表达
3.7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蔽青年”现象相关研究综述[J]. 颜晨雨,朱晶晶,李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
[2]媒体对青少年身体意象的影响[J]. 于超然,于昕洋,梁瑞,范志涛,王梅,王葵,杨新华.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0(02)
[3]高职院校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研究[J]. 姚康. 科技经济导刊. 2019(36)
[4]情绪调节困难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交回避与苦恼的链式中介作用[J]. 叶宝娟,方小婷,杨强,郑清,刘林林,郭少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2)
[5]彝、白、汉族一年级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 谢静,冯正直,汪睿,余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02)
[6]某市高中生体像关注与焦虑、抑郁的研究[J]. 李芳,王绪轶,廖艳辉,莫克强,宋西俊,刘岱岳,刘铁桥.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01)
[7]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 赵鑫,张雅丽,陈玲,周仁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6)
[8]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J]. 赵鑫,张润竹,周仁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9]身体意象的心理学表达与社会表征意蕴[J]. 管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外显自尊、人格特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 金晓雨,肖晶,崔丽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4)
硕士论文
[1]高中生身体意象、调节方式与情绪性饮食之间的关系[D]. 赵月琴.西北师范大学 2018
[2]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中介作用[D]. 石媛.西北师范大学 2018
[3]初中生亲子依恋、情绪调节对攻击行为的影响[D]. 黄靖婷.山西大学 2017
[4]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D]. 朱雅勤.上海师范大学 2015
[5]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研究[D]. 袁仙英.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研究[D]. 肖飞.中南民族大学 2012
[7]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 李娜.杭州师范大学 2012
[8]肥胖谈论中同伴压力对女性身体自尊的影响[D]. 杨婷婷.西南大学 2010
[9]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D]. 赵海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 冯秋燕.山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2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6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