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量适应的数量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1:26
数量表征具有内隐性,大多数行为研究(如采用数量判断任务)只能间接探讨其性质。以往许多研究考察了不同视觉特征对数量判断的影响,但得出的结论不一。我们认为,成人在进行数量判断时会参考非数量线索或采用一些特定的策略,数量判断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数量感知情况。因此,需要采用更有效的范式研究数量感知。数量适应是指观察者在知觉上适应刺激数量的过程,可以通过考察适应后其数量感知的变化加以揭示。目前,对这一过程的争论在于:它是对数量的单独适应呢,还是对非数量表面信息适应的副产品?如果确实是对数量特征的适应,那么它就可以作为考察数量感知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探讨用数量适应范式研究数量认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应用这一范式对非符号数量信息的加工机制进行分析,考察客体表征与数量加工的关系。具体地说,首先,本研究根据信号检测论原理,比较多种视觉因素影响数量判断的作用方式,探讨数量判断是否能稳定地反应数量感知的问题,提出客体表征可能是影响数量感知的重要因素。其次,本研究考察表面信息、数量感知与数量适应的关系,分析数量适应的加工基础,探讨客体表征对数量感知和适应的影响,分析数量的加工水平。第三,本研究考察意识条件对数量...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玫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1.1 问题概述与意义
1.2 非数量信息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1.2.1 数量感知的影响因素
1.2.2 数量感知影响效应的理论研究
1.3 数量适应
1.3.1 现象与概念
1.3.2 数量适应的性质
1.4 意识对非符号数量加工的影响
1.4.1 意识条件对不同特征适应后效的影响
1.4.2 不同意识水平下适应后效的加工机制
1.4.3 非符号数量加工的阶段性
1.5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
1.5.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2 本研究的构思
1.6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假设
1.6.3 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研究一:非数量视觉特征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2.1 研究目的
2.2 实验一:不同视觉特征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2.2.1 实验目的
2.2.2 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结论
2.3 实验二:组块对数量感知和客体表征的影响
2.3.1 实验目的
2.3.2 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结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 研究二:基于数量感知的数量适应
3.1 研究目的
3.2 实验三:刺激大小对数量适应的影响
3.2.1 实验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结论
3.3 实验四:刺激点组块对数量适应的影响
3.3.1 实验目的
3.3.2 方法
3.3.3 结果
3.3.4 讨论
3.3.5 结论
3.4 小结
第四部分 研究三:意识水平对数量加工的影响:基于数量适应的视角
4.1 研究目的
4.2 实验五:无意识条件下的数量适应
4.2.1 实验目的
4.2.2 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4.2.5 结论
4.3 实验六:数量适应效应的双眼内传递特征
4.3.1 实验目的
4.3.2 方法
4.3.3 结果
4.3.4 讨论
4.3.5 结论
4.4 实验七:刺激组块对不同意识状态下数量适应的影响
4.4.1 实验目的
4.4.2 方法
4.4.3 结果
4.4.4 讨论
4.4.5 结论
4.5 小结
第五部分 总讨论
5.1 非数量视觉特征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5.2 数量适应效应的加工机制
5.2.1 数量感知对数量适应的重要作用
5.2.2 数量适应效应可以更稳定地反映内在数量感知
5.3 意识水平对数量加工的影响
5.3.1 有意识与无意识条件下的数量适应有不同的加工机制
5.3.2 意识因素对数量表征和加工有关键作用
5.4 客体表征对数量加工的影响
5.4.1 客体表征与数量加工的关系
5.4.2 组块影响数量感知的作用机制
5.4.3 组块影响数量适应的作用机制
5.4.4 意识对数量加工的影响方式
5.5 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展望
第六部分 总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意识信息加工中的“完型”——无意识捆绑假说的新证据[J]. 张秀玲,董波,姜云鹏,张明. 心理学报. 2012(12)
[2]基于数量感知的数量适应[J]. 刘炜,张智君,赵亚军. 心理学报. 2012(10)
[3]坡度的高估是系统性的还是测量造成的——感觉方式和报告方式对坡度知觉的影响[J]. 王寰,张智君. 应用心理学. 2011(03)
[4]人类数能力的演化基础——数能力比较研究的启示[J]. 张真,苏彦捷.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1)
[5]婴儿数量表征的客体档案和类比模型[J]. 水仁德,徐飞,沈模卫.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5)
本文编号:324700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玫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1.1 问题概述与意义
1.2 非数量信息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1.2.1 数量感知的影响因素
1.2.2 数量感知影响效应的理论研究
1.3 数量适应
1.3.1 现象与概念
1.3.2 数量适应的性质
1.4 意识对非符号数量加工的影响
1.4.1 意识条件对不同特征适应后效的影响
1.4.2 不同意识水平下适应后效的加工机制
1.4.3 非符号数量加工的阶段性
1.5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
1.5.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2 本研究的构思
1.6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假设
1.6.3 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研究一:非数量视觉特征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2.1 研究目的
2.2 实验一:不同视觉特征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2.2.1 实验目的
2.2.2 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结论
2.3 实验二:组块对数量感知和客体表征的影响
2.3.1 实验目的
2.3.2 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结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 研究二:基于数量感知的数量适应
3.1 研究目的
3.2 实验三:刺激大小对数量适应的影响
3.2.1 实验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结论
3.3 实验四:刺激点组块对数量适应的影响
3.3.1 实验目的
3.3.2 方法
3.3.3 结果
3.3.4 讨论
3.3.5 结论
3.4 小结
第四部分 研究三:意识水平对数量加工的影响:基于数量适应的视角
4.1 研究目的
4.2 实验五:无意识条件下的数量适应
4.2.1 实验目的
4.2.2 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4.2.5 结论
4.3 实验六:数量适应效应的双眼内传递特征
4.3.1 实验目的
4.3.2 方法
4.3.3 结果
4.3.4 讨论
4.3.5 结论
4.4 实验七:刺激组块对不同意识状态下数量适应的影响
4.4.1 实验目的
4.4.2 方法
4.4.3 结果
4.4.4 讨论
4.4.5 结论
4.5 小结
第五部分 总讨论
5.1 非数量视觉特征对数量感知的影响
5.2 数量适应效应的加工机制
5.2.1 数量感知对数量适应的重要作用
5.2.2 数量适应效应可以更稳定地反映内在数量感知
5.3 意识水平对数量加工的影响
5.3.1 有意识与无意识条件下的数量适应有不同的加工机制
5.3.2 意识因素对数量表征和加工有关键作用
5.4 客体表征对数量加工的影响
5.4.1 客体表征与数量加工的关系
5.4.2 组块影响数量感知的作用机制
5.4.3 组块影响数量适应的作用机制
5.4.4 意识对数量加工的影响方式
5.5 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展望
第六部分 总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意识信息加工中的“完型”——无意识捆绑假说的新证据[J]. 张秀玲,董波,姜云鹏,张明. 心理学报. 2012(12)
[2]基于数量感知的数量适应[J]. 刘炜,张智君,赵亚军. 心理学报. 2012(10)
[3]坡度的高估是系统性的还是测量造成的——感觉方式和报告方式对坡度知觉的影响[J]. 王寰,张智君. 应用心理学. 2011(03)
[4]人类数能力的演化基础——数能力比较研究的启示[J]. 张真,苏彦捷.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1)
[5]婴儿数量表征的客体档案和类比模型[J]. 水仁德,徐飞,沈模卫.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5)
本文编号:3247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4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