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依赖者对其依赖源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02:23
智能手机依赖又称为智能手机成瘾或智能手机过度使用,是一种由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而形成的类“成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手机使用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使其正常生活受到消极影响。目前的研究对智能手机依赖的定义存在较大争议,也没有明确指出智能手机依赖的依赖源究竟是网络、不含网络的功能还是整合了功能的实物。此外,智能手机依赖表现出和其他成瘾行为(酒精成瘾、网络成瘾等)相似的一些特征,那么,智能手机依赖究竟能否称为一种“瘾”或者“依赖”,可以部分地通过研究其对认知的影响来确定。本研究首先设计实验对智能手机依赖可能的依赖源(网络、不含网络的功能、手机实物)进行逐层剥夺,观察不同剥夺条件下被试是否会表现出成瘾的核心特征(戒断反应、渴求感),以此来确定智能手机依赖的依赖源。随后,基于成瘾行为和注意偏向的理论,选择和智能手机依赖的依赖源相关的刺激,使用修改后的stroop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智能手机依赖者是否会表现出和其他成瘾者相似的注意偏向。研究总共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使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卷》对59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最终筛选出智能手机依赖者117名和非智能手机依赖者107名参与实验,根...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个条件下的戒断反应量表前后测得分
各个条件下的手机渴求量表前后测得分
24图 3-5 各个条件下的手机渴求感任务前后测得分3.3.4 被试独处 15 分钟内的行为记录通过浏览被试在实验室独处 15 分钟的视频录像,我们对被试在实验室分钟内的行为进行了编码,编码方式为:静坐——被试坐在椅子上但不接触用手机、不阅读实验室内文字信息(由于实验室提前经过布置,因此可观察文字信息完全来自实验室守则以及实验仪器上的标识文字)的行为统一编码坐,主要包括发呆、抓头发、摆弄衣服等;起身活动——被试离开椅子但不和使用手机、不阅读实验室内文字信息的行为统一编码为起身活动,主要包来走去、站立等;搜寻文字信息——阅读实验室内文字信息的行为编码为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成分的时间进程:一项眼动追踪研究[J]. 高笑,王泉川,陈红,王宝英,赵光. 心理学报. 2012(04)
[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 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3)
[3]手机依赖综合征[J]. 师建国.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02)
[4]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的注意偏向及其ERP特征[J]. 张智君,赵均榜,张锋,杜凯利,袁旦. 应用心理学. 2008(04)
[5]尼古丁依赖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J]. 周旭辉,王绪佚,郝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5)
[6]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J]. 杨小冬,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7]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J]. 张卫军,朱佳伟,潘振华,邵栀兰. 青年研究. 2003(07)
本文编号:3248298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个条件下的戒断反应量表前后测得分
各个条件下的手机渴求量表前后测得分
24图 3-5 各个条件下的手机渴求感任务前后测得分3.3.4 被试独处 15 分钟内的行为记录通过浏览被试在实验室独处 15 分钟的视频录像,我们对被试在实验室分钟内的行为进行了编码,编码方式为:静坐——被试坐在椅子上但不接触用手机、不阅读实验室内文字信息(由于实验室提前经过布置,因此可观察文字信息完全来自实验室守则以及实验仪器上的标识文字)的行为统一编码坐,主要包括发呆、抓头发、摆弄衣服等;起身活动——被试离开椅子但不和使用手机、不阅读实验室内文字信息的行为统一编码为起身活动,主要包来走去、站立等;搜寻文字信息——阅读实验室内文字信息的行为编码为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成分的时间进程:一项眼动追踪研究[J]. 高笑,王泉川,陈红,王宝英,赵光. 心理学报. 2012(04)
[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 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3)
[3]手机依赖综合征[J]. 师建国.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02)
[4]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的注意偏向及其ERP特征[J]. 张智君,赵均榜,张锋,杜凯利,袁旦. 应用心理学. 2008(04)
[5]尼古丁依赖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J]. 周旭辉,王绪佚,郝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5)
[6]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J]. 杨小冬,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7]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J]. 张卫军,朱佳伟,潘振华,邵栀兰. 青年研究. 2003(07)
本文编号:3248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4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