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高自尊类型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的注意特点

发布时间:2021-08-04 18:31
  目的:探讨不同高自尊类型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认知加工时的注意偏向特点和注意控制特点。方法:选取某校大一学生714人,使用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筛选出脆弱型高自尊组和安全型高自尊组各51人;两组依次完成不同时间间隔(450 ms和1200 ms)下的空间线索实验任务,根据RT回避警觉和RT固着回避值,获得注意偏向特点;两组依次完成Flanker实验任务,根据被试类型和一致性的交互作用结果,获得注意控制特点。结果:时间间隔为450 ms时,脆弱型高自尊组的RT回避警觉值低于安全型高自尊组(P<0.05);时间间隔为1200 ms时,脆弱型高自尊组的RT固着回避值高于安全型高自尊组(P<0.001)。被试类型和一致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高自尊类型大学生在注意不同阶段的攻击性注意偏向成分不同,但注意控制不存在差异。 

【文章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0,34(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高自尊类型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的注意特点


空间线索任务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J]. 李娜,代嘉幸,张丽华.  心理科学. 2019(01)
[2]拒绝敏感性和抑郁在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 余青云,张静.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6)
[3]攻击性和自尊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张丽华,施国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脆弱型高自尊高中生攻击性线索注意偏向[J]. 张丽华,施国春,张一鸣.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1)
[5]脆弱高自尊在自我威胁后的归因与情绪转换[J]. 潘益中,许燕.  心理科学. 2011(01)
[6]小学儿童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J]. 谷传华,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03(01)

博士论文
[1]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 蔡华俭.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对攻击性的影响:归因方式的中介作用[D]. 李珊珊.吉林大学 2019
[2]不同攻击性大学生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相关研究[D]. 邹琼.曲阜师范大学 2016
[3]脆弱型高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及其情感反应特点[D]. 杨晓慧.宁波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2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22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