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类基本心理需要的现代心理学研究 ——在社交网环境中验证心理需要满足的过程模型

发布时间:2021-11-22 02:25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或经验)研究两个层面探讨了人类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在理论研究篇以广义问题解决的视角,分析评价心理需要的主要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需要的双过程模型。致力于发现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锁定具有根本性,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尝试在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如自我决定理论中的有机辩证元理论思想等)的基础上去解决它们。自我决定理论和需要的双过程模型假定个体某个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满足该需要的动机以及相应的目标追求行为。本研究以上述理论和模型为基础提出以下假设:心理需要满足行为的有效性(该目标追求行为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取决于其他心理需要的满足状况。某个特定心理需要满足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心理需要的满足状况。并进一步假定,如果其他相关心理需要得到满足,那么比没有得到满足,更能促使该目标需要的满足。同时,假定该目标追求行为是领域特异性的,而非领域普遍性的。鉴于社交网已经成为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新途径并越来越显著地改变着人际交流的方式,因此本文选定社交网作为需要满足的具体情境。探讨在社交网环境中,当关联需要得不到...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本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理论研究编
    1 绪论
    2 自我决定理论
        2.1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2.2 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
        2.3 因果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s Theory)
        2.4 目标内容理论(Goal Content Theory)
        2.5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
        2.6 总结与展望: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透视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过程
    3 需要的双过程模型
        3.1 需要双过程模型对“需要”的界定
        3.2 需要双过程模型的两大理论基点
        3.3 需要双过程模型的主要内容
        3.4 需要双过程模型的相关研究证据
            3.4.1 需要具有动机与心理满足双重作用的研究证据
            3.4.2 作为动机的需要与作为心理满足的需要交互作用的证据
            3.4.3 验证“未满足的需要→动机→行为→需要满足”链条的证据
            3.4.4 对需要双过程模型总体检验的证据
        3.5 总结与展望:需要双过程模型已有的发现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4 社交网及其相关研究
        4.1 社交网的界定及研究概况
        4.2 社交网的相关研究简介
        4.3 “在线交流如何满足个体关联需要?”问题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证据
            4.3.1 取代假说(Displacement Hypothesis)
            4.3.2 激励假说(Stimulation Hypothesis)
            4.3.3 富者更富假说(Stimulation Hypothesis)
            4.3.4 社会补偿假说(Social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4.4 总结与展望:社交网与个体关联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
    5 本研究理论推理和内容概况
经验研究编
    6 研究一:中国情景下基本心理需要及其满足过程质性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知情同意书: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6.2.3 资料收集
            6.2.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6.2.5 利用效度检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6.3 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
        6.4 中国青年心理需要的现象学分析
            6.4.1 基本心理需要内容分析
            6.4.2 社交网使用分析
        6.5 个案分析
            6.5.1 个案分析(一)
            6.5.2 个案分析(二)
            6.5.3 个案分析(三)
            6.5.4 个案分析(四)
        6.6 研究结论
    7 研究二:交流对象与交流方式问卷的开发
        7.1 研究概述
            7.1.1 文献回顾
            7.1.2 研究的问题
            7.1.3 研究的组织
        7.2 研究的方法
            7.2.1 被试与施测
            7.2.2 测量项目
        7.3 研究的结果
            7.3.1 描述统计
            7.3.2 交流行为的效标关联效度
            7.3.4 社交网交流行为与关联需要满足的关系
        7.4 讨论
    8 研究三:需要满足的动态过程模型检验
        8.1 研究概述
            8.1.2 研究的假设
            8.1.3 研究的组织
        8.2 研究的方法
            8.2.1 被试与施测
            8.2.2 测量项目
        8.3 结果
            8.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8.3.2 描述统计
            8.3.3 未满足的关联需要与已满足的关联需要的相关变量分析
            8.3.4 未满足关联需要被满足过程的中介作用检验
            8.3.5 未满足关联影响交流方式的心理机制检验
        8.4 讨论
9 总讨论与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1.1 附录1:研究二的原始问卷
    11.2 附录二:研究三原始问卷第一部分(社交网交流对象与交流方式问卷)
    11.3 附录三:研究三原始问卷第二部分(关联需要满足及中介、调节变量等)
12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12.1 发表科研论文
    12.2 参与科研项目
13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人人群的应用[J]. 刘靖东,钟伯光,姒刚彦.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0)
[2]认知革命真的发生了吗?[J]. 周静,谢天,张掌然.  天津社会科学. 2013(04)
[3]组织公正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自我决定理论视角[J]. 刘玉新,张建卫,黄国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08)
[4]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J].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06)
[5]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组织行为领域的应用分析[J]. 郭桂梅,段兴民.  经济管理. 2008(06)
[6]和谐家庭建设中的亲子关系[J]. 潘允康.  社会工作. 2007(07)
[7]人缘取向:中庸之道的人际实践——对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模式的再探讨[J]. 沈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8]动机研究的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J]. 恽广岚.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3)

硕士论文
[1]自主性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效用的影响研究[D]. 亢林贵.黑龙江大学 2012
[2]父母陪伴与小学生自我意识和学业成绩的关系[D]. 冯丽.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10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10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