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基于面孔种族和可靠性的社会学习泛化
发布时间:2021-11-22 03:2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与大量的本族个体进行接触,而很少与他族个体进行接触。对于不熟悉的他族类别,成人个体更容易将个体身上的某一个特质推断到其他个体身上;但对于熟悉的本族类别,却很少会将某一个体身上的特质推断到其他个体身上,即人们的特质推断会受到面孔种族的影响。那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何时?这种现象是否稳定存在于各种情境?为了更好的探究面孔种族的特质推断现象的起源,本研究基于学习泛化的机制,采用选择性社会学习范式,通过三个实验考察8-12个月婴儿在学习过某一个个体后,能否会将对个体的学习泛化到同一种族的新异个体身上,并且这种学习泛化是否会受到个体的种族和可靠性的影响,具体如下:实验一考察了在不确定情境(50%)中,婴儿对本族亚洲和他族非洲个体的学习泛化的情况,结果发现,婴儿在学习了可靠性不确定的种族个体后,会选择性地向本族新异个体学习,而不向他族新异个体学习。实验二考察了在不可靠情境(25%)中,婴儿对本族亚洲和他族非洲个体的学习泛化的情况,结果发现,婴儿在学习了不可靠的种族个体后,会选择性地向本族新异个体学习,而不向他族新异个体学习。实验三考察了在可靠情境(100%)中,婴儿对本族亚洲和他...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本族面孔视频材料的范例(包含一个演员和四个线索框)??注:ABCD代表了实验过程中演员四个转头方向的线索框,实际实验中并没有出现字母??3.2.4实验流程??
将测试阶段分为已学线索试次和未学线索试次,在已??学线索试次中,新异演员提供的转头方向是熟悉阶段出现过的转头方向(熟悉阶段??演员甲转向A线索框,己学线索试次演员乙转向A线索框);在未学线索试次中,??新异演员提供的转头方向是熟悉阶段未出现过的转头方向(熟悉阶段演员甲转向A??线索框,未学线索试次演员乙转向B线索框)。在整个过程中记录婴儿对线索框的??注视追随比例。四个方框中出现的小动物分别是牛、青蛙、鸟、小狗,并发出对应??的声音。每个种族条件下的婴儿会接触五张面孔的其中随机两张(图3.2)。除去校??准时间,整个实验过程持续120秒([16个学习试次+2个已学线索试次+2个未学线??索试次]*6秒)。??为了确保眼动跟踪的准确度,除了进入学习程序之前的校准程序,我们还在每??四个试次之间设置了一个校准程序: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伴随声音的彩色方框,在屏??幕捕捉到婴儿视线之后才会进入下一个试次。其中,演员的转头方向和动物出现的??位置是在被试间进行随机的。??熟悉/学习阶段?已¥线索?未学线索??16trials?2trials?2?trials??每个trial?6s?共?120s?-?——?*??图3.2可靠性不确定时本族和他族条件下的实验流程??3.2.5实验仪器??Tobii?1750眼动仪(尺寸21英寸,采样率50?Hz)。??16??
注:**,<0.001,*,<0.01,?*/7<0.05,下同??为探究面孔种族和试次类型是否会影响婴儿在测试阶段的对新异个体注视追随??情况,以面孔种族作为组间变量,以试次类型作为组内变量,进行2?(种族:本族;??他族)*2?(试次类型:己学线索试次;未学线索试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如图??3.4,结果发现:面孔种族主效应不显著(尸(],29)=3.381,p?=0.076,偏<=0.104);??试次类型主效应显著(F(l,29)=10.808,?p?=0.003,偏,=0.272),婴儿在己学线索??试次中对新异个体线索框的注视追随比例(M=50.19%,5^34.81?%)显著高于在未学??线索试次中对新异个体线索框的注视追随比例(M=24.77%,OT=33.91%);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29)=0,?;?=0.994,偏;7〗=0)。??
本文编号:3510830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本族面孔视频材料的范例(包含一个演员和四个线索框)??注:ABCD代表了实验过程中演员四个转头方向的线索框,实际实验中并没有出现字母??3.2.4实验流程??
将测试阶段分为已学线索试次和未学线索试次,在已??学线索试次中,新异演员提供的转头方向是熟悉阶段出现过的转头方向(熟悉阶段??演员甲转向A线索框,己学线索试次演员乙转向A线索框);在未学线索试次中,??新异演员提供的转头方向是熟悉阶段未出现过的转头方向(熟悉阶段演员甲转向A??线索框,未学线索试次演员乙转向B线索框)。在整个过程中记录婴儿对线索框的??注视追随比例。四个方框中出现的小动物分别是牛、青蛙、鸟、小狗,并发出对应??的声音。每个种族条件下的婴儿会接触五张面孔的其中随机两张(图3.2)。除去校??准时间,整个实验过程持续120秒([16个学习试次+2个已学线索试次+2个未学线??索试次]*6秒)。??为了确保眼动跟踪的准确度,除了进入学习程序之前的校准程序,我们还在每??四个试次之间设置了一个校准程序: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伴随声音的彩色方框,在屏??幕捕捉到婴儿视线之后才会进入下一个试次。其中,演员的转头方向和动物出现的??位置是在被试间进行随机的。??熟悉/学习阶段?已¥线索?未学线索??16trials?2trials?2?trials??每个trial?6s?共?120s?-?——?*??图3.2可靠性不确定时本族和他族条件下的实验流程??3.2.5实验仪器??Tobii?1750眼动仪(尺寸21英寸,采样率50?Hz)。??16??
注:**,<0.001,*,<0.01,?*/7<0.05,下同??为探究面孔种族和试次类型是否会影响婴儿在测试阶段的对新异个体注视追随??情况,以面孔种族作为组间变量,以试次类型作为组内变量,进行2?(种族:本族;??他族)*2?(试次类型:己学线索试次;未学线索试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如图??3.4,结果发现:面孔种族主效应不显著(尸(],29)=3.381,p?=0.076,偏<=0.104);??试次类型主效应显著(F(l,29)=10.808,?p?=0.003,偏,=0.272),婴儿在己学线索??试次中对新异个体线索框的注视追随比例(M=50.19%,5^34.81?%)显著高于在未学??线索试次中对新异个体线索框的注视追随比例(M=24.77%,OT=33.91%);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29)=0,?;?=0.994,偏;7〗=0)。??
本文编号:3510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1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