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传统文化视野下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0:30
  以湖南省娄底市1673例城乡结合部在校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均为正向计分),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城乡结合部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积极心理品质总体较好,但10%以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或积极心理品质的部分维度水平偏低;两者总体或部分维度在性别、年龄、是否留守儿童这三项人口学变量上均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各不同维度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廉忠、创造力等不同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对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多个心理健康维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因此,政府有必要大力倡导基于传统文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文章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9,36(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方法
    (一) 被试
    (二) 调查量表
        1. 国内研究者赵静所编写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2. 俞国良教授主持编制和修订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
        3. 研究程序
        4. 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 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
    (二)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三)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
    (四)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五)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分析
    (六)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
    (二)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品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三)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
    (四)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文化属性及其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治理视野下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调研及对策分析——基于四川“留守儿童之家”[J]. 付浩杰,王斌.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2]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特点[J]. 曹杏田,伯玲,殷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7)
[3]我国留守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对抑郁症状的影响[J]. 张红英,王军,李新影,陈虹,王宇宸.  中国健康教育. 2017(05)
[4]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调查及培养策略[J]. 张文娟,姚茹,张丽娟,吴伟琪.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5)
[5]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以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为例[J]. 佘丽珍,刘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02)
[6]“留守儿童”现象:问题导向与积极导向研究综述[J]. 徐超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03)
[7]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卫萍.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9)
[8]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J]. 周炎根,仲云香.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3(02)
[9]“孝文化”与积极心理教育的本土化[J]. 周凯,蒋建敏,陈振帮.  当代青年研究. 2012(10)
[10]中华文化与积极心理学[J]. 曲连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15)

硕士论文
[1]传统文化中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赵静.江西师范大学 2017
[2]高中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D]. 王姣.湖南科技大学 2016
[3]留守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D]. 陈子华.延边大学 2015
[4]农村留守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D]. 韩旭.河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8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98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