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悲观倾向、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20 07: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乐观悲观倾向、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的关系。采用乐观-悲观量表中文版、自动思维问卷与抑郁自评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论:1.乐观与负性自动思维、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且乐观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悲观则与负性自动思维和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悲观在是否独生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负性自动思维和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2.当性别与是否独生受到控制后,乐观对抑郁的预测效果不显著,悲观对抑郁的预测效果显著,负性自动思维对抑郁的预测效果显著。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0(08)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方法
(一)试卷调查
(二)研究工具
1. 乐观—悲观量表中文版(OPS-C)
2. 自动思维问卷(ATQ)
3. 抑郁自评量表(SDS)
二、结果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人口学变量的统计分析
1. 性别差异
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3. 年级差异
(三)各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
(四)检验乐观悲观、负性自动思维对抑郁的预测
四、讨论
五、局限及建议
(一)本研究的局限
(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抑郁发作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现状[J]. 叶庆红,陈志斌,唐锴.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2 (01)
[2]乐观-悲观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J]. 徐远超,吴大兴,徐云轩,张积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1)
[3]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自动思维、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 汪涛,王乃文,胡鸿群,冯正直,刘云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05)
[4]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01)
[5]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J]. 郭文斌,姚树桥,黄敏儿,吴大兴. 心理科学. 2005(02)
[6]大学生抑郁和人格关系初探[J]. 阳德华.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03)
[7]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初探[J]. 刘宇宁,金月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1(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自我接纳、元情绪与负性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D]. 张美.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8396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0(08)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方法
(一)试卷调查
(二)研究工具
1. 乐观—悲观量表中文版(OPS-C)
2. 自动思维问卷(ATQ)
3. 抑郁自评量表(SDS)
二、结果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人口学变量的统计分析
1. 性别差异
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3. 年级差异
(三)各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
(四)检验乐观悲观、负性自动思维对抑郁的预测
四、讨论
五、局限及建议
(一)本研究的局限
(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抑郁发作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现状[J]. 叶庆红,陈志斌,唐锴.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2 (01)
[2]乐观-悲观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J]. 徐远超,吴大兴,徐云轩,张积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1)
[3]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自动思维、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 汪涛,王乃文,胡鸿群,冯正直,刘云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05)
[4]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01)
[5]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J]. 郭文斌,姚树桥,黄敏儿,吴大兴. 心理科学. 2005(02)
[6]大学生抑郁和人格关系初探[J]. 阳德华.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03)
[7]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初探[J]. 刘宇宁,金月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1(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自我接纳、元情绪与负性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D]. 张美.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8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9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