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具身认知:身体主题在心身关系研究中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7-08-21 20:07

  本文关键词:具身认知:身体主题在心身关系研究中的回归


  更多相关文章: 具身认知 身体 认知心理学 认知科学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典认知研究的步履维艰,认知研究逐渐显示出具身化的特点。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它强调身体在认知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身体对认知有限制、分配和调节作用,并具有与经典认知不同的运动观。近年来研究者们以实验手段力求为具身认知的存在提供证据,着力考察认知与身体感知运动状态的相互影响。具身认知理论在认知构建、生态效度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目前具身认知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具身认知 身体 认知心理学 认知科学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在认知研究领域,研究者们把人脑模拟为计算机,把心理活动看成表征计算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这种假设是为了有利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对认知研究的参与,但把极其复杂的人脑比拟成硅片组合体的计算机显然是不完善的,因此使传统认知研究在人工智能、认知起源等方面进展缓慢。8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陈雪梅;王琦;李红;;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基于具身认知观的理解[J];心理学报;2012年10期

2 叶浩生;;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倩;叶浩生;;触觉经验对性别分类的影响:具身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于晓波;叶浩生;;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温柔;;舞蹈训练的身心学理念及其技法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苏得权;叶浩生;;大脑理解语言还是身体理解语言——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语义理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魏玉龙;夏宇欣;吴晓云;周正坤;刘天君;;具象思维与具身心智:东西方认知科学的相遇[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6 董芬;;具身认知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意蕴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13年12期

7 叶浩生;曾红;;镜像神经元、具身模拟与心智阅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夏宇欣;魏玉龙;吴晓云;刘天君;;移空技术改善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困扰[J];中医学报;2014年03期

9 刘丽红;卢红;;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具身认知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科学;2014年02期

10 王义;;特示理论对直接知觉论的启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小爱;认知的语境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黄侃;认知边界的哲学问题[D];浙江大学;2013年

3 刘永琴;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郭建红;具象思维心身合一属性的表面肌电特征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张恩涛;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范琪;汉语隐喻具身认知加工神经机制的ERP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殷融;道德概念黑白隐喻表征的心理现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苏得权;海洛因戒断者相关线索诱发作用下的镜像神经活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安;青少年日常情绪体验的具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栾子烟;道德温度:身体冷暖与青少年道德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高宁;具身研究中的额外变量控制:批判与实证[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艳姿;初中英语词汇概念加工的具身特征与教学启示[D];延安大学;2013年

5 刘莹;感知学习风格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匹配[D];延安大学;2013年

6 赵娜;具身认知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7 吴保忠;气味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D];湖北大学;2013年

8 肖灿;营销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消费者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葛慧;身体运动对SNARC效应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孔寰宇;儒道文化中心理卫生思想初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庞维国,程学超;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2 谢晓非,孔瑞芬,陈曦,阎学煌;儿童合作倾向与家长价值观[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3 刘 超,买晓琴,傅小兰;不同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J];心理学报;2004年06期

4 张积家;谢书书;和秀梅;;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汉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相似性分类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2008年07期

5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6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7 胡晓晴;傅根跃;施臻彦;;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8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9 叶浩生;;镜像神经元:认知具身性的神经生物学证据[J];心理学探新;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喜珍,吴秀云;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及其教学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2 傅小兰,刘超;认知心理学研究心智问题的途径与方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5期

3 张凡迪,范立国;信息查寻行为的认知心理学模式述评[J];理论界;2004年03期

4 余嘉元;走进新产品开发的应用认知心理学[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5 徐坤;;老板办公室布置的认知心理学基础[J];当代经理人;2005年12期

6 程九清;简评认知心理学流派中的无意识——兼评比较认知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贾林祥;试析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及其未来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冉苒;;关于《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教材建设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钱婷婷;;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4期

10 谢冬华;;理论、实验与应用有机结合——读《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达;;论认知心理学之“形而上”本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婷婷;;浅谈认知心理学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因素及在记忆训练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莫永华;寇冬泉;;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鹏;;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萌;李鹏杰;张宜静;田立平;郑剑;黄伟芬;吴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模拟航天操作失误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李彬彬;;认识心理学和自然科学哲学——浅谈认知心理学[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8 张世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及其应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俞晓琳;;整合论的认知代数方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臧淼;白文乐;王玉花;;认知心理学在高校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雪林;从认知心理学看“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郭本禹 王申连;认知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吕斐宜;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个体行为[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大庆;西蒙教授:辞世已十年 中国亦怀念[N];科技日报;2011年

5 武建峰 魏屹东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认知生态学: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刘绍龙 王柳琪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理解与生成:翻译研究的“心理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王衍诗;也谈与时俱进[N];光明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夏翔;拿来主义——心理图书的另一种生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本版编辑 沈家煊 傅小兰 蔡曙山;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张兴龙;怎样抓好物理课堂教学活动[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迎生;心灵真相在日常话语中的呈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光花;完形视域与认知范式——论格式塔学派关于记忆与问题解决研究对认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促进[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磊;认知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徐壮丽;认知心理学与阅读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新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中医诊疗思维过程探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琪莉;“美”即为弥补心理缺失之物[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彦颖;认知心理学框架中的大学俄语语篇教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筱语;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公益广告传播效果与制作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李佳蔚;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口译遗失现象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10 伏书民;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中医论治思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4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14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