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际信任和社会价值取向对社会两难情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5:44

  本文关键词:人际信任和社会价值取向对社会两难情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最后通牒博弈 人际信任 社会价值取向 积极预期


【摘要】:随着合作的社会影响日益增大,社会心理学家和实验经济学家逐渐重视探讨各因素影响博弈中合作行为的机制。本研究旨在通过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人际信任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小批量方式陆续招募的有效被试总共276人,经过社会价值取向问卷筛选后剩下用于研究的被试共232人。采用实验法,辅之以访谈法,首先对被试进行“社会价值取向(三重对策矩阵)”和“人际信任(ITS)”的测量,之后通过修订后的最后通牒博弈问卷让被试进行利益分配,被试给自己和对方数额的均衡程度可以反映被试的合作程度,最后考察被试预期对方合作的程度。本研究主要的结论如下:(1)初始人际信任水平与个体的博弈合作行为具有相关关系。高信任的个体更多做出合作选择;低信任的个体更多做出利己选择;(2)社会价值取向和人际信任交互影响博弈合作行为。低信任的亲社会者相较于中等信任和高信任的亲社会者,其合作水平明显偏低,不同信任水平的亲自我者其合作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差别不大;(3)人际信任影响对他人合作的积极预期。
【关键词】:最后通牒博弈 人际信任 社会价值取向 积极预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8.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与总体构思7-17
  • 1.1 引言7
  • 1.2 社会两难的概念类型及研究范式7-11
  • 1.2.1 社会两难与合作7-8
  • 1.2.2 社会两难的类型8-10
  • 1.2.3 社会两难的双人研究范式10-11
  • 1.3 社会两难的决策理论11-13
  • 1.3.1 期望效用理论11-12
  • 1.3.2 目标/期望理论12
  • 1.3.3 适当性逻辑框架12-13
  • 1.4 影响两难决策的相关因素13-15
  • 1.4.1 信任与社会两难中的合作13-14
  • 1.4.2 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两难中的合作14-15
  • 1.4.3 其他影响因素15
  • 1.5 问题提出与本研究的理论构思15-17
  • 1.5.1 问题提出与本研究意义15-16
  • 1.5.2 研究的理论构思16-17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17-21
  • 2.1 研究目标17
  • 2.2 研究方法17-19
  • 2.2.1 研究对象17
  • 2.2.2 研究设计17
  • 2.2.3 实验材料17-19
  • 2.3 施测方法和程序19-20
  • 2.4 统计分析方法20-21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21-26
  • 3.1 各变量的测量结果21-23
  • 3.1.1 社会价值取向的测量21
  • 3.1.2 人际信任的测量21-22
  • 3.1.3 博弈分配结果的测量22-23
  • 3.2 社会价值取向与人际信任影响博弈分配结果23-24
  • 3.2.1 博弈分配结果在各水平上的描述性统计23
  • 3.2.2 社会价值取向和人际信任对博弈分配的影响23-24
  • 3.3 人际信任对预期对方接受程度的影响24-26
  • 3.3.1 预期对方接受程度的描述性统计24-25
  • 3.3.2 人际信任、社会价值取向对预期的影响25-26
  • 第四部分 讨论26-30
  • 4.1 社会价值取向对最后通牒博弈合作的影响26
  • 4.2 人际信任对最后通牒博弈合作的影响26-27
  • 4.3 社会价值取向和人际信任影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27-28
  • 4.4 人际信任对预期他人合作水平的影响28-30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30-31
  • 5.1 总结30
  • 5.2 不足和展望30-31
  • 参考文献31-37
  • 附录37-41
  • 附录一:社会价值取向量表37-38
  • 附录二:人际信任量表38-39
  • 附录三:修订后的最后通牒博弈问卷39-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翔,王旭峰;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因素分析——以南昌地区为个案调查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3 罗任;周茜;谢海燕;;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J];中国校医;2006年04期

4 杨昭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5 孔繁昌;周宗奎;;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6 李妍;贾林祥;;从传统文化视角看中国人的人际信任[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海珍;张鹤;;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郝明亮;;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0年05期

9 张鹤;刘海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许振兴;;贫困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王沛;;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晔;刘华山;;学生信任问卷的编制及试用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康廷虎;白学军;;任务风险对信任游戏中个体人际信任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雅娜;王滨;罗伟;张改叶;李志海;;咨询深度问卷的编制以及其与人际信任、自我表露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群;姚本先;;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孔繁昌;周宗奎;;12~19岁青少年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小文;姚本先;周宵;;中学生依恋及其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丹凤;侯天卉;;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卉;谢亚静;刘华山;;人际信任、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董妍;情绪影响人际信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黄陵东;人际信任是社会信任的微观基础[N];福建日报;2006年

3 丁宁;理解 沟通 求助[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罗书伟 陈旭;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构建[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 窦东徽;经济学让人变得“更好”还是“更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曹英 张琴琴;“人际信任”破题小企业融资难[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调查执行 朱恩青 甄林萍 指导老师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王小章;我凭什么相信你[N];浙江日报;2005年

8 龙丽达;对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问题的思考[N];吉林日报;2014年

9 徐永健;重视人际信任对构建微贷市场信用关系的创新作用[N];金融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书伟;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初浩楠;中国文化环境下企业人际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杨;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郝江丽;大学生人际信任预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于宏飞;青少年依恋倾向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贺爱彦;孤儿人际信任的内隐特性及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7 陆凤英;儿童虐待对戒毒动机、人际信任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D];西南大学;2015年

8 李芹;微信用户分享动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刘颖敏;陌生人社会中网络人际信任的形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10 刘艳;女性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60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60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