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成瘾者大脑结构和自发神经活动分析
本文关键词:网游成瘾者大脑结构和自发神经活动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游成瘾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低频振幅分析 扣带回 小脑 杏仁核
【摘要】:网络成瘾被定义为即使面对不同的选择,个体仍然执着于上网这一不利行为,面对由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体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网络游戏成瘾。在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新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网游成瘾已经被收录在第三部分,作为行为障碍的一种,提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在众多网络成瘾的子分类中,网游成瘾也是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一种,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网游成瘾。网游成瘾概念的界定,是在物质成瘾和病理性赌博的概念的提出的.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物质成瘾会直接影响成瘾个体的大脑的结构,使大脑活动发生异常,进而进一步加剧成瘾行为,并且这种大脑某些结构的变化是独立于物质类型的(包括海洛因、可卡因等)。与物质成瘾不同,网游成瘾并没有摄入具有生物效应的物质,没有物质直接作用于大脑,因此关于网游成瘾是否会同物质依赖相似引起大脑结构变化,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回答。研究网络成瘾者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背后的神经机制,对于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行为层面的研究已经揭示,网络成瘾者的三个方面的功能异常:①执行功能和认知控制能力受损,即个体不能依据现有任务有效的调用自己的注意认知资源,不能有效的抑制自己的优势反应和习惯反应;②社会决策能力受损,在认识到形势的利弊之后,仍然不能理性的做出决策,对于奖惩信息的觉察和感知能力受损,在面对长期的不利后果和短期的愉悦感受之间,不能做出正确选择;③情绪管理能力受损,成瘾的一个重要的界定就是愉悦感,即个体必须继续成瘾行为才能获得愉悦感,网游成瘾者经常伴随着愤怒管理,抑郁等情绪障碍,只有在打游戏时获得愉悦感受,摆脱消极情绪。关于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功能态的大脑活动变化的研究,在任务状态下,网游成瘾者的大脑活动某些脑区与正常对照组活动模式不同,但是由于实验范式不同,很难得出的大脑变化的统一结论,因此本研究从两个方面考察网游成瘾者的大脑变化:一是大脑灰质和白质的体积的变化,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由于体积大小并不能直接反应功能强弱,因此第二部分研究大脑的白发的神经活动强弱,即在静息状态下,大脑自主的神经活动的变化,将频率分为五个频段(slow-6 (0-0.01 Hz), slow-5 (0.01-0.027 Hz), slow-4 (0.027-0.073 Hz), slow-3 (0.073-0.198 Hz) and slow-2 (0.198-0.25 Hz)),使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的分析方法分析。高频段的ALFF值一般与短距离神经的协调能力相关,低频段的ALFF值主要是长距离神经的协调能力的指标。VBM的结果发现网游成瘾者的双侧前额叶,左侧前扣带回,脑岛,右侧楔状回,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积较小;脑岛、额下回、杏仁核、舌回、楔前叶、前扣带回的白质体积也显著低于正常被试,并且灰质白质的体积呈正相关。ALFF的分析发现在slow-4, slow-5两个频段,网游成瘾个体的小脑的ALFF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此相反,颞上回的ALFF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被试类型与振幅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以下几个脑区交互作用显著:小脑,前扣带回,舌回,颞中回和额中回。在交互作用显著的几个脑区做RO1分析发现,网游成瘾个体的前扣带回在低频段时的振幅低于正常对照组;小脑的ALFF值在高低频段出现反转。网游成瘾个体小脑的ALFF值在低频振幅的时候高于正常个体,在高振幅的时候低于正常个体。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网游成瘾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脑与认知控制相关的前扣带回体积缩小,低频段的自发活经活动比正常对照组更弱;小脑从感官系统和大脑其他部分接受信息,然后整合信息调节机体活动,也被认为与冲动控制能力相关,白发神经活动出现异常;(2) 网游成瘾者与情绪管理相关的脑区杏仁核和脑岛的灰质和白质体积缩小,这可能与网游成瘾的情绪管理障碍相关;(3)网游成瘾者的社会决策相关的前额叶,楔前回等脑区的灰质体积缩小,这与他们的非理性决策行为相关。
【关键词】:网游成瘾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低频振幅分析 扣带回 小脑 杏仁核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9-16
- 1 网络成瘾与网游成瘾的概念9-10
- 2 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10-11
- 3 网络成瘾的研究11-16
- 3.1 研究现状11-14
- 3.1.1 结构方面的研究12-13
- 3.1.2 功能方面的研究13-14
- 3.2 理论模型14-16
- 3.2.1 ACE模型14
- 3.2.2 认知行为模型14-15
- 3.3.3 阶段模型15
- 3.3.4 社会生理心理模型15-16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16-20
- 1 问题提出16-18
- 1.1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16-17
- 1.2 静息磁共振成像的低频振幅分析(ALFF)17-18
- 2 研究假设18-20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20-36
- 1. 研究一 网游成瘾者的大脑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变化20-29
- 1.1 研究方法20-21
- 1.1.1 被试筛选20-21
- 1.1.1.1 网游成瘾组20-21
- 1.1.1.2 健康对照组21
- 1.2 数据处理21-22
- 1.2.1 数据采集21
- 1.2.2 数据预处理与VBM分析21-22
- 1.3 研究结果22-27
- 1.4 讨论27-29
- 1.4.1 网游成瘾者社会决策相关脑区受损27-28
- 1.4.2 网游成瘾者楔前叶和扣带回体积小于正常对照组28-29
- 2 研究二 基于ALFF方法的网游成瘾者大脑神经活动的研究29-36
- 2.1 研究方法29-30
- 2.1.1 被试29-30
- 2.1.1.1 网游成瘾组29-30
- 2.1.1.2 健康对照组30
- 2.2 数据处理30
- 2.3 结果30-33
- 2.4 讨论33-36
- 2.4.1 slow-4,slow-5频段ALFF值差异34
- 2.4.2 IGD个体不同频段的ALFF值的变化34-36
- 第四部分 总讨论36-37
- 第五部分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6
- 附录46-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晓飞;齐冰;;执行功能与决策的关系研究述评[J];保定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2 姚坤;郭瑾瑾;;手机成瘾大学生的冲动性行为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于凯;邢强;;感觉寻求对风险决策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连云;独立成分分析在fMRI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李洁巍;刺激穴位激活语言皮质的f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罗云;青少年焦虑抑郁单光子成像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胡孝朋;青少年焦虑抑郁脑血流变化规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闫芬;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暄;脑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董峰;大脑中负激活与默认活动网络的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伟;电针诱发人脑活动的功能MRI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韩俊洲;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穴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冯洪波;功能成像中的负激活及其网络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1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6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