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论对人性的阐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典范意义
本文关键词:动机论对人性的阐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典范意义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对人类动机系统解释的基础上,展示了对人性的独特认识,即人具有实现自我的潜能。于是,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由此展开,如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管理心理学、基于自我实现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模式对于有效探索"全人"的领域、对于心理学本身的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心理学产生于哲学和生理学之间,作为从经验角度出发来对人精神领域进行探索的一门学科,它有别于哲学从思辨的视角对人性展开的反思;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通过经验现象实现对人的动机的系统解释,进而达到对人性的理解,它对主流心理学反思自身的发展具有典范意义。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动机 人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扶持项目“论动机在心理学中的基础性地位”(20130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067
【正文快照】: 任何独立学科的产生及学科体系的建构,都不得不考虑自身对象的独特性质,都不得不包含一定的本体论承诺。[1](P.84)正是对其独特对象本质的考虑,构成了一门学科的对象观基础,进而为该学科的方法论、学科观及具体的应用技术提供了逻辑起点,而这个本体论承诺本身又构成了该学科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0年01期
2 唐淑云,吴永胜;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介[J];哲学动态;2000年09期
3 伍麟,许波;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科观分析[J];哲学动态;2000年11期
4 刘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美学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车文博;奥尔波特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探新[J];心理学探新;2000年04期
6 廖声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历史渊源及其社会影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林增学,鞠红霞;从存在主义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心理学思想的兴起与流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张中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年04期
9 姬兴涛,叶存春;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及教育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宋爱芬;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春音;;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彭运石;孟娟;;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逻辑及其未来走向[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梁渊;;“关怀性研究”理论范式述评[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潘光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孟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新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夏倩倩;;陆王“心学”心理学意义微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孝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人的本质观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唐琳娜;走向完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梁志秀;C·彪勒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黎达;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自我观”[D];四川大学;2005年
5 宋明丽;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底蕴[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肖宏;试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科学观[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云;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周建文;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丽君;马斯洛人性理论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61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6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