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个体共情能力与攻击性关系的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2 20:30

  本文关键词:个体共情能力与攻击性关系的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共情能力 情感共情 认知共情 个体攻击性 元分析


【摘要】:为了了解个体共情能力与攻击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选择2000-2014年对共情与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的27篇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报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共情与攻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的效应值r=-0.296,为中等强度的效应量。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之间,共情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可见,培养个体的共情能力对降低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共情能力 情感共情 认知共情 个体攻击性 元分析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EA130237)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广义上讲,共情(empathy)是一种所有哺乳动物都具有的行为适应,它包括对疼痛、恐惧和饥饿等的情感表达。[1]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认为,共情是人类更高级大类结构所独有的特质。[2]对人类来说,共情使个体能使用情感信息去预测他人的行为或管理自己的行为,这对促进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12期

2 陈雪吟;官漱尘;栾静滢;李先春;;记者痛感共情能力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14年02期

3 李艳春;潘孝富;孙鹏;;大学生希望水平对共情能力影响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4 赵强;;官员们的笑场是“共情能力”的缺失[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2年11期

5 蔺桂瑞;;共情使用中的误区及共情能力的提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6期

6 李亚真;张瑞彬;;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共情能力研究——以高等医学类院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穆菁菁;马玉婷;赵菁;董毅;孔蕾;李龙春;孟祥明;;高校新生共情能力与快感缺失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8期

8 李丽红;杨培常;侯睿;;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J];医学与哲学(B);2013年04期

9 陈旧;;取悦右脑的20个爆破点[J];意林;2006年22期

10 毕金仪;;心理咨询实用技巧(1)——“共情”的使用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麦t熝,

本文编号:839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39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