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理论结构;编制《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并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检验,为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水平测评提供工具;考察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特点与现状。方法: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问卷。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提出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初始结构模型,形成预测问卷。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正式问卷。对长沙、常德、岳阳、张家界、安阳五个地区的175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进一步验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对社会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由日常素养、集体道德、文明行为、理性品质、诚实守信五个维度构成,共21个项目。各题的鉴别力较好,因素负荷量在0.459-0.740之间。2.信度、效度分析结果:总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75和0.832,重测信度系数为0.872和0.775;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为0.187-0.478,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为0.522-0.783;与校标问卷的相关为0.308-0.823,问卷的信效度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3.各适配度拟合指标和标准化路径分析图显示道德自立五因素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4.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部分维度和总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不同住校情况、不同家庭所在地等社会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结论:1.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包含日常素养、集体道德、文明行为、理性品质、诚实守信五个维度,共计21个题目。2.问卷的结构、信度及效度等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3.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水平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住校情况、不同家庭所在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道德自立 因素分析 问卷编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1 问题提出13-26
- 1.1 文献综述13-18
- 1.1.1 自立的概念及结构13-16
- 1.1.2 道德自立的研究现状16-17
- 1.1.3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7-18
- 1.2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理论构想18-24
- 1.2.1 青少年学生的界定18
- 1.2.2 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任务18-20
- 1.2.3 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发展20-21
- 1.2.4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操作定义21-24
- 1.3 本研究构想及意义24-26
- 1.3.1 研究目的24
- 1.3.2 研究方法24
- 1.3.3 研究假设24-25
- 1.3.4 研究过程25
- 1.3.5 研究意义25-26
- 2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预测问卷的编制26-31
- 2.1 研究目的26
- 2.2 研究方法26-27
- 2.2.1 文献法26
- 2.2.2 问卷法26
- 2.2.3 访谈法26-27
- 2.3 结果分析27-29
- 2.3.1 分析单元与编码27
- 2.3.2 内容分析27-29
- 2.3.3 研究小结29
- 2.4 预测问卷的项目形成29-30
- 2.4.1 项目的编写29
- 2.4.2 项目的修改29-30
- 2.5 研究小结30-31
- 3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正式问卷的编制31-36
- 3.1 研究目的31
- 3.2 研究方法31
- 3.2.1 被试31
- 3.2.2 研究工具31
- 3.2.3 研究程序31
- 3.2.4 统计处理31
- 3.3 项目分析31-32
- 3.3.1 描述统计分析31-32
- 3.3.2 临界比分析32
- 3.3.3 题项与总分相关分析32
- 3.3.4 同质性信度检验32
- 3.3.5 研究小结32
- 3.4 探索性因素分析32-35
- 3.4.1 因素分析适用性检验32-33
- 3.4.2 探索性因素分析33-34
- 3.4.3 因素确定与命名34-35
- 3.5 研究小结35-36
- 4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正式问卷的检验36-43
- 4.1 研究目的36
- 4.2 研究方法36-37
- 4.2.1 被试36-37
- 4.2.2 研究工具37
- 4.2.3 研究程序37
- 4.2.4 统计处理37
- 4.3 信度分析37-38
- 4.3.1 内部一致性信度37
- 4.3.2 重测信度37-38
- 4.4 效度分析38-40
- 4.4.1 内容效度38
- 4.4.2 结构效度38-39
- 4.4.3 校标效度39-40
- 4.5 验证性因素分析40-41
- 4.6 研究小结41-43
- 5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特点的研究43-48
- 5.1 研究目的43
- 5.2 研究方法43
- 5.2.1 被试43
- 5.2.2 研究工具43
- 5.2.3 研究程序43
- 5.2.4 统计处理43
- 5.3 结果分析43-47
- 5.3.1 性别间的差异比较43-44
- 5.3.2 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比较44
- 5.3.3 不同住校情况的差异比较44
- 5.3.4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差异比较44-45
- 5.3.5 年级间的差异比较45-47
- 5.4 研究小结47-48
- 6 讨论48-54
- 6.1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理论构想48-49
- 6.2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的编制49
- 6.3 信效度分析49-51
- 6.3.1 信度分析49-50
- 6.3.2 效度分析50-51
- 6.4 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的特点分析51-52
- 6.5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52-54
- 6.5.1 理论建构方面52-53
- 6.5.2 问卷取样方面53
- 6.5.3 应用研究方面53-54
- 7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1
- 附录61-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曙;朱建伟;罗永华;;论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成因及对策[J];沧桑;2009年04期
2 孙琳琳;;浅析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幸福感[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1期
3 白振汉;青少年健全情绪的培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6年04期
4 丁秀峰;青少年推理能力初探[J];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01期
5 高玉琛 ,邢宝树 ,赵铮;青少年科技活动与创造力培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7年03期
6 陆春;;在校青少年学生品行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青年探索;1992年06期
7 崔培培;青少年网络人格异化及矫正[J];班主任之友;2005年03期
8 李智超;;青少年激情行为的心理干预[J];家庭与家教;2006年08期
9 高洁;张晓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心理干预[J];江西教育;2009年07期
10 杨小卫;;青少年学生体质之忧[J];青年文学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防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马瑜;;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海;;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区域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化运作的实践研究》情报综述[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4 尚帅利;;从家庭教育看青少年网络成瘾[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卫红梅;;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6 许世桐;;爱祖国 立大志 求真知 做真人——与青少年朋友谈学陶参与教改[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姚建兰;;科技辅导员有效地开展科技活动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作用[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梅红祥;唐克祥;宗丽香;;青少年科技教育浅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吴培超;;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研究及其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海燕 记者 龚志伟;绵阳质量技监局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N];中国质量报;2006年
2 李领邋刘婷;我市“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正式启动[N];商洛日报;2007年
3 张剑雯;两岸五地青少年关注山西环保[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4 李如一;青少年活动中心:首府孩子成长的乐园[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N];阿坝日报;2007年
6 共青团中卫市委员会 沙曼曼;当前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N];中卫日报;2008年
7 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刘林波;全国青少年车模赛在我市举行[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柴葳;超九成青少年认为参与公益是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通讯员 吴福全;青少年创新之花绽放羊城[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薛庆元 通讯员 吴琪明 赵忠 时猛;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春燕;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江小小;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闲暇静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孔垂辉;青少年非接触式体型二维测量与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邹志春;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房蕊;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荫;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青少年网络沉溺[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刘春来;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建华;国家营养监测项目福州监测点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庞振昱;崇安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马春莹;我国青少年消费观的伦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金双英;杭州市青少年出境游学市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吴志璇;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洲;手机网络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罗维;开放体校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蒋少晨;四川省青少年业余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839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3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