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语欣赏对创造性的影响:认知与社会心理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13 02:12
本文关键词:幽默语欣赏对创造性的影响:认知与社会心理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创造性 幽默语欣赏 认知灵活性 师生权力距离
【摘要】: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得以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内外心理学家一直都对创造力的相关研究十分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幽默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人格特质(Davis,1992),且和创造性在认知的加工机制,情绪体验,脑机制等方面都有着相似或重叠(聂其阳、罗劲,2012)。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认为具有幽默感的人也会表现出较好的创造能力,他们通过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来缓解气氛或引人发笑,给人以创造力较高的印象。幽默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和语言的关系可以分成言语幽默与非言语幽默,其中,言语幽默依照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段可以分为语义类幽默(语义双关、比喻、夸张)和语音类幽默,以往关于言语幽默与创造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特质或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不甚研究。本研究将从认知和社会心理的角度探讨欣赏幽默语对创造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考察了欣赏不同语言表达手段幽默语对创造性产生的影响。研究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幽默语类型,通过比较双关类幽默语、比喻类幽默语和夸张类幽默语欣赏条件下创造性任务的完成情况,结果发现:1)脑筋急转弯谜题上,双关幽默语组和比喻幽默语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夸张幽默语组和控制组;2)RAT测验上,双关幽默组得分显著高于比喻幽默语组,比喻幽默语组得分显著高于夸张幽默语组和控制组;3)物品多用途任务上,双关幽默语组和比喻幽默语组得分显著高于夸张幽默语组和控制组。研究2考察幽默语欣赏影响是否通过认知灵活性影响创造性。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幽默语欣赏类型,在一个条件下让被试欣赏双关、比喻、夸张三种言语表达手段的幽默语,在另一种条件下让被试欣赏单一言语表达手段的幽默语,接着进行物品符合度判断任务,最后进行创造性任务,结果发现:1)多言语表达手段幽默语欣赏组认知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单一言语表达手段幽默语欣赏组;2)两组被试在脑筋急转弯谜题得分和RAT测验得分上无显著差异;3)物品多用途测验上,多言语表达手段幽默语组的变通性和独特性得分显著高于单一言语表达手段幽默语欣赏组,且认知灵活性在幽默和发散思维变通性、独特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3考察不同师生权力距离对幽默语欣赏对创造性的影响,采用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一个变量是语言的幽默性,有两个水平幽默组和控制组,另一个变量是师生权力距离,有两个水平,高师生权力距离和低师生权力距离。再欣赏完幽默语(或中性对话材料)后,让被试完成创造性任务,结果发现:RAT测验和物品多用途任务独特性中师生权力距离的主效应显著。
【关键词】:创造性 幽默语欣赏 认知灵活性 师生权力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5
- 2.1 幽默13-15
- 2.1.1 幽默的类别13-14
- 2.1.2 幽默的失谐-消解理论14-15
- 2.1.3 幽默的社会心理理论15
- 2.2 创造性15-19
- 2.2.1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15-17
- 2.2.2 创造性思维的测量17-19
- 2.3 幽默与创造间的关系19-21
- 2.4 认知灵活性21-22
- 2.4.1 认知灵活性的定义21
- 2.4.2 认知灵活性的测量21
- 2.4.3 幽默、认知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关系21-22
- 2.5 师生权力距离22-25
- 2.5.1 师生权力距离的定义22
- 2.5.2 幽默、师生权力距离和创造性22-25
- 3 实验1 不同语言表达手段幽默语欣赏对创造性的影响25-31
- 3.1 实验目的25
- 3.2 实验方法25-28
- 3.2.1 被试25
- 3.2.2 实验设计25
- 3.2.3 实验材料25-27
- 3.2.4 实验程序27-28
- 3.2.5 数据处理28
- 3.3 实验结果28-29
- 3.4 讨论29-31
- 4 研究2 幽默语欣赏对创造性的影响:认知灵活性的中介31-37
- 4.1 实验目的31
- 4.2 实验方法31-33
- 4.2.1 被试31
- 4.2.2 实验设计31
- 4.2.3 实验材料31-33
- 4.2.4 实验程序33
- 4.2.5 数据处理33
- 4.3 实验结果33-35
- 4.4 讨论35-37
- 5 研究3:不同师生权力距离幽默语欣赏对创造性的影响37-42
- 5.1 实验目的37
- 5.2 实验方法37-39
- 5.2.1 被试37
- 5.2.2 实验设计37
- 5.2.3 实验材料37-39
- 5.2.4 实验程序39
- 5.2.5 数据处理39
- 5.3 实验结果39-41
- 5.4 讨论41-42
- 6 总结42-44
- 6.1 综合讨论42
- 6.2 本研究的特点和创新之处42
- 6.3 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和局限42-43
- 6.4 未来研究的方向43-44
- 7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1
- 后记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元龙;;认知框架与双关语词意义识解[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朱新秤;李瑞菊;周治金;;谜语问题解决中线索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840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4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