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1 08:27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 精神卫生 青少年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的特点,为防治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门诊首次就医并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总分≥17分,年龄14~22岁的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共79例;选取与之匹配的61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EMBU量表中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因子得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LE量表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及总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06,3.563,4.727,8.011,6.698,6.884,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良的教养方式与经历的生活事件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均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早年经历不良教养方式使青少年经历负性事件增多,同时康复力减退可诱导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科;
【关键词】抑郁症 精神卫生 青少年
【基金】:安徽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72010314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8%[1],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抑郁症病因学研究发现,早期不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应对生活事件的行为方式[2],在青少年期再次遭遇生活事件的刺激时,则可能表现为抑郁发作[3]。个体的心理弹性应激能力决定着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否会引起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雪;;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2 汤毓华;张明园;;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3 曹亚杰;司继伟;;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4 张志群,郭兰婷;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培朝;侯蔚蔚;柳菲;黄鹏;;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1期

2 谢淑雯,陈显光,巫顺秀;雌激素联合抗抑郁剂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S1期

3 刘福生;陈正q,

本文编号:95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5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