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构建

发布时间:2018-11-03 17:32
【摘要】:无论在法律制度层面,抑或是理论层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限于国内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外语水平低、对国外情况不熟悉等缘故,难以顺利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为此,有必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借助华侨外语熟练、熟悉国外情况等优势,将其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外传承和传播,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海外侨胞的民族凝聚力。
[Abstract]:Whether in the legal system or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representative inheritor system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formed. Under the strategy of "Belt and Road",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going ou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 successfully because of the low foreign language level of the representative inheritors of mo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and the lack of familiarity with the foreign situ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representative inheri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the help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situ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passed on and spread abroa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cohesion of overseas Chines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课题《〈广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立法研究》(批准号:45014050)
【分类号】:D922.16;D92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春华;游晓兰;;公众参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法理基础及制度安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刘云升;;论传承人精神利益的保护——关于歪曲、篡改与戏仿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的认定及责任[J];河北法学;2009年06期

3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李华成;;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支持——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9至31条[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徐辉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机制探讨[J];理论导刊;2008年01期

6 张钧;文化权法律保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权保护[J];思想战线;2005年04期

7 刘庄;;以华侨文化精粹涵养新生代华侨华人民族认同感[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吉人镜;记日本太极拳泰斗 爱国华人杨名时[J];山西文史资料;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李全;;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魏艳;依法行政价值缺失的宪政思考——从行政立法视角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崔艳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欧元军;公益征收程序的价值取向初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郭跃,李忠萍;论行政优益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胡文木;;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林沈节;;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刘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三利;;论法院的组织属性[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吴行政;;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问题研究[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6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沈益平;;从TRIPS协议看我国地理标志商标保护的不足[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9 徐东;;行政合同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10 束顺民;;论建立健全我国行政领导问责制的六项原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殷会玲;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河北大学;2007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浩;行政执法中的正当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袁永红;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罗丰林;传统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曾珍;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认定及其意义[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2 汤凌燕;柳建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的法律思考——以福建省为主要分析对象[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罗莉;;谐仿的著作权法边界——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J];法学;2006年03期

4 徐辉鸿;郭富青;;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J];法学;2007年09期

5 马洪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吴安新;朱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刑法保护问题[J];兰州学刊;2010年12期

8 周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J];民族艺术;2004年02期

9 冯彤;;日本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J];民族艺术;2010年01期

10 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谐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齐爱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律问题[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5期

3 徐秉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谭启术;;政府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学习月刊;2007年13期

5 田传江;;薪火相传 文明永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席谈[J];江淮;2007年06期

6 李晓秋;齐爱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四) 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7期

7 谢正普;;十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8 程润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建议[J];政协天地;2007年09期

9 薄茹;;守护精神的家园——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J];北京观察;2007年10期

10 薄茹;;“不要丢掉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J];北京观察;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4 齐易;;从冀中“音乐会”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柳霞;;山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蔡文琴;;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述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李秀娜;石美玉;;关于建设世界城市中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刘临安;马龙;;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小驹;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徐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单继瑜;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杨红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檀勇 陈酿;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记者 徐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孙志兵;江苏资助首批31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曾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重申报轻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孟贵成;河北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进程[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池墨;保护“非遗”更应该重内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崔苗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多琦;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娜娜;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李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初探[D];南昌大学;2008年

6 罗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但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国慧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张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8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308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