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当代中国的海洋战略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09:11
【摘要】: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随着各个国家海洋意识的纷纷觉醒,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对海洋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海洋纳入自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当中。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海陆复合型国家,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以及18000多公里的狭长海岸线,因此,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巨大的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海洋战略从最初维护国家海洋的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突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领国家逐步实现了由过去的“重陆轻海”战略到后来的“海陆统筹”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逐步加强了对海洋的控制,并将海洋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大局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海洋的新局势,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构想,同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结晶,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当代中国海洋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标志着当代我国的海洋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思想是理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应对和解决国家面临的海洋问题中总结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海洋战略思想的梳理,总结出中国海洋战略的基本特征,这对于我国海洋战略的分析和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于处理中国周边海域的领土争端、资源利用以及海洋环境的安全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和分析当代中国海洋战略的主要内容,了解当代中国海洋战略的发展趋势,以便为我国实现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构想。
【图文】:

马汉,思想体系,海权,政府


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自此,海权论三部曲尘埃落定,西方海权观得以确立。从而也因此形成了海权论的重要理论体系(见图1.1)。图1.1马汉“海权论”思想体系①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马汉“海权论”海权的构成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性格政府特点海权的运作海洋的使用商业生产海洋运输殖民地建设海洋的控制强大的海军制海权海外扩张进攻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士存;;用“双轨思路”推动解决南海问题[J];北大商业评论;2015年08期

2 胡波;;《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J];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04期

3 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4 王宪明;耿春亮;;严复的“海军强国”梦及其当代意义[J];河北学刊;2013年06期

5 周雪芬;董婕;;加强中学地理教育 增强国民海洋意识[J];学理论;2013年26期

6 杨震;杜彬伟;;论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现实意义——以海权理论为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3年01期

7 孙立新;赵光强;;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变迁[J];理论学刊;2012年01期

8 孙瑞博;;打造海空 和平之盾——解读2010中国国防白皮书[J];中国军转民;2011年06期

9 倪乐雄;;从陆权到海权的历史必然——兼与叶自成教授商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1期

10 叶自成,慕新海;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吴敏文;;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前景如何[N];中国青年报;2017年

2 张军社;;“双轨思路”符合中国和南海沿岸各国根本利益[N];解放军报;2014年

3 曹智;陈万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锻造适应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的强大人民海军[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俏;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周益锋;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玉婷;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D];浙江大学;2013年

2 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7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637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