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与城市外交

发布时间:2017-04-16 11:12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与城市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地理经济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就是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形塑的"流动空间"赋予了城市外交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城市外交事实上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文化、经济发展和共同关切赋予了城市外交的动力。"一带一路"的城市外交应在"求同存异"原则上,建立友好城市,构建城市协作平台。"一带一路"城市外交也带来诸多后果,表现在对世界城市网络、中国外交决策体系的变革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和空间格局的适度影响。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一带一路” 城市外交 城市协作平台 乌鲁木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三重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ZD08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功能疏解背景下的特大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AZD02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2;F125
【正文快照】: 近两三年中国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形成了完整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初步计算涉及亚欧大陆65个国家,包括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东欧甚至非洲等地区。“一带一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万里;熊炜;陈维;鲁世巍;张鹏;陈雪飞;;城市外交的理论与实践[J];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02期

2 罗小龙;沈建法;;基于共同利益关系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为例[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3 马学广;李贵才;;全球流动空间中的当代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10期

4 苏长和;;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5期

5 汤伟;;世界城市与全球治理的逻辑构建及其意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6期

6 赵可金;;嵌入式外交:对中国城市外交的一种理论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11期

7 周鑫宇;;“城市外交”的特殊作用[J];世界知识;2015年07期

8 赵可金;陈维;;城市外交:探寻全球都市的外交角色[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布来提·依明;;上海合作组织视域下新疆周边国家贸易势力发展及其启示[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蒋川;安树伟;;城市营销手段比较及我国城市营销手段完善方向[J];城市;2012年04期

3 张玉新;李天籽;;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4 杨玉珍;任贯中;杨洋;;我国泛亚桥头堡群建设的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5 张鹏;;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方支持——兼论长三角次区域的地方全球联系与责任[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6 孙中伟;;流动空间的形成机理、基本流态关系及网络属性[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5期

7 宋国友;;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机制协调与策略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02期

8 冯长春;谢旦杏;马学广;蔡莉丽;;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6期

9 胡海鹏;吕拉昌;黄茹;许诺;;基于创新流视角的广东省城市创新体系与职能[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6期

10 黄颖;周素红;钟谦;;区域治理视角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机制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晓西;卢一沙;;“国际城市”概念重塑——兼议边境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特征[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2 陈树荣;徐江;王爱民;;多元主体利益博弈下的跨界冲突—协作研究——以广珠铁路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3 李晓西;卢一沙;;我国沿边开放政策演进与边境省区外贸和外资的结构演化——以黑龙江、新疆和广西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昕;国际组织中的制度变化和制度适应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立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国际合作[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鹏;中国对外关系展开中的地方参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郦莉;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公私合作关系[D];外交学院;2013年

5 刘伟;工业化后大城市地区城乡关系转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邢树君;图们江区域开发战略中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赵壮天;边疆省级政府自主性行为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方华;中国与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D];湘潭大学;2011年

2 陈华丽;地方政府在次区域合作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彦君;后危机时期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及中国战略选择[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沁;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形象建设[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楠;国际环境NGO与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张凡;航空联系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空间重塑、关系崛起与角色判断[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瑞庆;我国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傅蓉;论以丝奇雅·沙森为中心的全球城市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安源;珠三角城市网络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10 陈利静;基于城市网络的城市竞争力来源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保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城市规划;2004年10期

2 李健;;世界城市研究的转型、反思与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3期

3 沈丽珍;顾朝林;;区域流动空间整合与全球城市网络构建[J];地理科学;2009年06期

4 于涛方,李娜;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整合研究[J];规划师;2005年04期

5 陈志敏;;全球多层治理中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的相互关系研究[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6 陈迪宇;;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7 贾伶;;中阿友好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6期

8 米凯利·阿库托;;全球城市:我们还能视而不见吗-[J];城市观察;2011年03期

9 余佳;丁金宏;;全球化、新国际劳动分工与全球城市的崛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赵渺希;唐子来;;基于网络关联的长三角区域腹地划分[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意;国际化视野中的城市公共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战略研究部课题组;中国品牌城市发展“路线图”(二) 城市定位:深圳谋划“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前前后后[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06期

2 田禾;东亚城市化的现状和途径[J];当代亚太;1996年02期

3 黄敏;;南宁绿道建设探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茂军;杨雪春;;民国时期山东省城市网络的拓扑特征分析——基于土货和洋货流通的讨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伟;;城市嵌入全球治理的机制及其意义[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3 王聪;;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4 刘效龙;张小平;;基于百度指数和3S框架的城市网络探索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涛);智能城市:渐进式的信息化[N];电脑商报;2010年

2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房佳财 于晓黎;“智慧城市”将带来哪些变化[N];哈尔滨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华;专家认为城市快速发展后遗症亟须根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易于交往的城市才是国际化城市[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城市性格是怎样炼成的[N];解放日报;2013年

6 刘辰;北京、上海可能成为紧随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级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孔繁来;泰勒:上海、香港、台北和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定位、趋势和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杨再高;智慧城市: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重要引擎[N];南方日报;2012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张骏;打造一座具有设计远见的前瞻城市[N];解放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英 施艳燕;城市化进程中的健康战略[N];苏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弥;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立民;支持城市新一代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框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3 龙祖坤;数字化时代的城市网络[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岩;当代中国城市转角住宅的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田丽英;山东省城市网络的全网结构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艳;基于新浪微博视角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网络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与城市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10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