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4-21 15:29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直接影响着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使用定量的脆弱性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普遍处于较高的程度,77.1%的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中度和重度脆弱,且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中亚、西亚和蒙古脆弱性较高,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俄罗斯、独联体和中东欧脆弱性较低;②1980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农田生态系统暖干化趋势明显,暖干化区域面积占64.06%,暖干化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③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由低到高的气候变化区依次为暖湿区、冷湿区、暖干区、冷干区。暖湿区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最低,而冷干区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最高。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及其耦合关系控制着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其中降水变化趋势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加强各国之...
【文章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2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数据源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 分析方法
2.3.1 脆弱性评价
2.3.2 气候变化分析
2.3.3 农田生态脆弱性对气候变化响应分析
3 结果及分析
3.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格局
3.2“一带一路”沿线农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趋势
3.3“一带一路”沿线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sessing land transformation and associated degradation of the Indian Ganga River Basin using forest cover land use mapping and residual trend analysis[J]. Shafique MATIN,Sujit GHOSH,Mukunda D BEHERA.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9(01)
[2]基于植被生产力的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J]. 何敏,王鹤松,孙建新.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2)
[3]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休耕地的空间配置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J]. 杨庆媛,毕国华,陈展图,曾黎,杨人豪. 地理学报. 2018(11)
[4]脆弱性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到综合实践[J]. 杨飞,马超,方华军. 生态学报. 2019(02)
[5]《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进展与展望[J]. 牛铮,李加洪,高志海,宫阿都,张松梅,张景,刘爽,欧阳晓莹,张瑞. 遥感学报. 2018(04)
[6]东北三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研究[J]. 杨晓静,徐宗学,左德鹏,蔡思扬. 地理学报. 2018(07)
[7]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王钰,胡宝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7)
[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自贸区的策略选择——基于农业的角度[J]. 刘艺卓,杨静,刘武兵. 世界农业. 2018(04)
[9]“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百年尺度干旱化特征分析[J]. 王飞,丁建丽,魏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11)
[10]“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气候变化特征[J]. 徐新良,王靓,蔡红艳. 资源科学. 2016(09)
博士论文
[1]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治理研究[D]. 魏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152014
【文章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2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数据源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 分析方法
2.3.1 脆弱性评价
2.3.2 气候变化分析
2.3.3 农田生态脆弱性对气候变化响应分析
3 结果及分析
3.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格局
3.2“一带一路”沿线农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趋势
3.3“一带一路”沿线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sessing land transformation and associated degradation of the Indian Ganga River Basin using forest cover land use mapping and residual trend analysis[J]. Shafique MATIN,Sujit GHOSH,Mukunda D BEHERA.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9(01)
[2]基于植被生产力的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J]. 何敏,王鹤松,孙建新.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2)
[3]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休耕地的空间配置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J]. 杨庆媛,毕国华,陈展图,曾黎,杨人豪. 地理学报. 2018(11)
[4]脆弱性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到综合实践[J]. 杨飞,马超,方华军. 生态学报. 2019(02)
[5]《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进展与展望[J]. 牛铮,李加洪,高志海,宫阿都,张松梅,张景,刘爽,欧阳晓莹,张瑞. 遥感学报. 2018(04)
[6]东北三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研究[J]. 杨晓静,徐宗学,左德鹏,蔡思扬. 地理学报. 2018(07)
[7]西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王钰,胡宝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7)
[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自贸区的策略选择——基于农业的角度[J]. 刘艺卓,杨静,刘武兵. 世界农业. 2018(04)
[9]“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百年尺度干旱化特征分析[J]. 王飞,丁建丽,魏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11)
[10]“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气候变化特征[J]. 徐新良,王靓,蔡红艳. 资源科学. 2016(09)
博士论文
[1]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治理研究[D]. 魏琦.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15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1520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