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国内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国内研究述评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成功申遗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加速提供了重大契机。梳理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文献的研究脉络与逻辑关系,本文从合作基础理论、合作动力机制、合作战略、合作模式、合作路径、合作机制体制和国际旅游合作等七方面对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国内研究内容进行了述评,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合作 国内研究 述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基础与路径”(14AJY025) 国家旅游局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现状、路径与对策”(14TABG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部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地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12JJD790018)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光明网[EB/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6/16/nw.D110000gmrb_20140616_2-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民巍;社区制度的培育与规则的形成——从几个案例考察城市社区权力的形成方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曹扬;;西部区域旅游合作十年回顾与展望[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3 李飞;宋金平;马继刚;;廊道遗产旅游品牌塑造与区域营销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4 汪丁丁;;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论[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0期
5 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6 李飞;宋金平;张宁;;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理论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7 李文兵;南宇;;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8 南宇;杨阿莉;;西北丝绸之路区重点旅游城市梯度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9 南宇;;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旅游品牌创新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10 程圩;隋丽娜;程默;;基于网络文本的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西部论坛;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旭芳;沈山;安宇;;京杭大运河苏鲁区段旅游协作联盟构建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2 张清正;;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路径选择[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3 高建芳;;高等学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时的系统功能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4 汪丁丁;;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论(续)[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1期
5 陈立周;徐远超;;近年来我国城市基层社区微观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易志斌;;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存在的问题及评析[J];城市问题;2012年06期
7 梁春媚;;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基本模式与效应[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李加军;;淮河流域安徽片区域旅游合作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年09期
9 彭海文;;系统论视野下的机关作风建设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5年01期
10 鲁明勇;尹贻梅;;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同类质资源悲剧”博弈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刁婵娟;;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以政府、居民(居委会)与中间组织的关系为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邹统钎;张昕玲;丛朝华;;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宋仪艳;;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邱小樱;陈云飞;卢凤萍;宋立;;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宁镇扬旅游区域发展研究之一[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郑耀星;刘少艾;杨武恒;;闽东北五市旅游资源整合刍议[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志飞;夏磊;;中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黄贵良;耿蛟;;特色生态旅游区湖泊群开发保护初探——丽江市玉龙县生态湖泊群建设与保护工程规划设计[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2湖泊治理开发与保护[C];2013年
8 王淑新;张西虎;;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A];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虎祥;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D];上海大学;2005年
4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6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小东;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志强;旅游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王生卫;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黄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及收益分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刘漫漫;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冬芝;城市社区权力分布与获得的个案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葛小涛;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艳艳;上海对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雷帅;关于山西与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武玲;关于晋陕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卫红;基于博弈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合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褚玉良;丝绸之路中国段陕甘新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玉芬;李若雯;;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冯琼兰;对无障碍旅游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常晨;陈玉苗;;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才智;2009年11期
4 翟辅东;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结构探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6 熊伟,余志祥;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战略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7 宗圆圆;;基于内容分析的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研究——以多背一公斤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9 张京祥,范朝礼,沈建法;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推进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5期
10 张兰霞,周蓉姿,孙建伟;竞争合作理论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业正;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佟庆;1990年以来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敏霞;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初探——兼论西安市旅游形象建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董亚娟;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徐露农;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峰;新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孔庆庆;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下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彩屏;论金华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J];商业研究;2002年12期
2 朱选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洛阳旅游强市战略[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罗青松;建设花溪旅游大区的构想[J];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4 周旗;新时期旅游与旅游管理人员素质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5 柴彦威,林涛,刘志林,曹艺民;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6 李永文,孙本超;论旅游系统的功能及其结构优化[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刘丽梅,吕君;旅游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8 郭俊锋;肖江南;;旅游集散地形成与演化的系统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9 沈雁飞;;金华市旅游经济特色与发展对策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骆东奇;周心琴;邱继勤;;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意义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苏平;单艺斌;;改善旅游购物环境,发展大连旅游业[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骆东奇;周心琴;邱继勤;;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意义与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邦厚;;延安旅游升位与规模扩张——感受中引发的联想[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4 李永文;;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5 王立东;;红色旅游——“人文北京”建设的创新形式[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6 徐德宽;康海钧;;武汉旅游产业应加速实现“四化”[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7 沈建国;;把济南建成山东省旅游中心[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8 殷红梅;熊康宁;;加强贵阳旅游发展,促使黔中旅游经济圈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9 杜忠潮;陈书卿;;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郑耀星;周巧玲;杜凯;魏丹丹;;挖掘区域特色,打造中国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琴;今年旅游热哪头[N];湖南经济报;2002年
2 本报特约评论员;做强大旅游[N];黄山日报;2005年
3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任振强;瑞士:反思旅游业滑坡[N];经济日报;2002年
4 陈高生;假日经济要加热 旅游投资应跟上[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广西玉林市市长 方皓;开创玉林市旅游业新局面[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唐福勇;旅游业“地方保护”破茧行动待深入[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林兢;自由行:旅游业新宠[N];青岛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郝丽萍 施平 万育 杨超 黄列 丽萍;特区旅游辉煌二十年[N];深圳商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成淇平;我省旅游围绕“三大战略”布局“15683”规划[N];云南日报;2001年
10 李为仁;全力打造觉囊文化旅游中心[N];阿坝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昱之;概念性旅游规划理论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来逢波;民营经济旅游投资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玉宗;城郊旅游开发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青岛大学;2004年
4 赵亚琼;内蒙古地区旅游中心地体系构建以及特征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5 曹吉星;北京胡同旅游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田力;四川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何调霞;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及职能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明兰;深圳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万顷;山地城市旅游开发特殊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健民;乌鲁木齐市老年旅游市场调查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7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827764.html